第1167章 再次刷新SSR的稷下学宫!(第2页)
“学宫刚开不久,各地送来的策论堆成山,有个来自祁州的学子论'盐铁专营',倒是有点意思。”
“不过你倒会赶巧,昨儿刚改完'官山海'三策,正想让人给你送去。”
管仲正用狼毫蘸着松烟墨批注,闻言抬头笑了笑,把沾墨的手指在布巾上擦了擦。
而此时苏夜的目光却越过案几,落在客座上那抹青衫上,青年正临窗翻着卷《孙子》,阳光透过窗棂斜斜打在他侧脸,把鼻梁的轮廓描得愈发清俊。
听见动静,他缓缓合上书卷,木簪绾着的发丝滑落额前,倒比学宫门前的“仁义礼智”牌坊多了份活气。
“这位是荀子先生的高徒,张良张子房,昨儿刚到学宫,正跟老夫讨教些《管子》里的学问。”
正待细问,就见管仲往旁边的客座指了指。
客座上的青年闻声起身,一身温润的儒衫,腰间系着块普通的玉佩,倒比寻常学子多了份清俊。
他拱手时动作从容,袖口露出的手腕骨节分明,目光落在苏夜身上时,既没有谄媚的热络,也没有刻意的疏离,倒像是在打量一幅待解的兵图。
“久闻镇国公大名,今日得见,果然气度不凡。”
张良的声音清润,像山涧里的泉水。
“前日在藏书阁见了国公大人麾下的《均田策》,字里行间皆是惠民之心,良自愧不如。”
苏夜笑着摆手,目光却没离开张良——这位如今年轻的谋圣眉峰如剑,眼底藏着星辰,单是这份从容不迫的气度,就比他见过的许多世家公子强上百倍。
稷下学宫作为苏夜一手兴建的学宫,自然让很快就让苏夜得知了稷下学宫来了张良这个大才的消息。
因此,他此行的目的也完全是为了张良这位“谋圣”而来!
“子房先生过誉了,比起这些虚文,本公更想听听先生对时局的看法。”
苏夜在客座坐下,惊鲵奉上的云雾茶还冒着热气。
“如今大乾九州,烽烟四起,不知先生以为,何处才是长治久安之地?”
这话问得很直接,管仲端茶的手顿了顿,但眼里却闪过丝赞许。
“镇国公麾下祁州有铁、横州有财、苍州有兵,乾州有粮,如今再加上武州这道门户,地盘虽广,却如张开的弓——弦太紧,容易断。”
张良却微微一笑,指尖在案几上轻轻点着,像在推演什么。
“先生的意思是,本公树敌太多?”
苏夜挑了挑眉。
“非也,是各大州之间的绳结还没系紧。”
张良摇头,指尖划过案几上的水渍,画出几道交错的线。
“苍州的屯田兵与横州、乾州的降卒待遇不同,苍州与横州两地的政务体系与乾州的旧臣各司其政,就像几匹往不同方向拉的马,虽都有力,却难成合力。”
他这话刚说完,惊鲵握着剑柄的手紧了紧——这些都是苏夜麾下的机密,这青年竟能一语道破。
“先生看得透彻!那依先生之见,该如何系紧这绳结?”
但此时的苏夜却哈哈大笑,把茶盏往案上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