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山人reborn 作品

1138.佘田桥据点(第2页)

爆炸后燃料库中的汽油如火山熔岩般喷涌而出,与空气中的氧气剧烈反应,形成了连绵不绝的火墙,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开始快速向外推移,一百米明范围之内的日军,遂变成一个个燃烧的火球。

佘田桥据点其他地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如同无形的巨锤,猛烈地撞击着据点内的每一寸空间。坚固的混凝土工事在冲击波的洗礼下,出现了蛛网般的裂痕,仿佛是大地的伤痕。士兵们被这股无形的力量抛向空中,如同秋风中的落叶,脆弱而无助。

一些人在空中就已经失去了生命,而另一些人,则在落地后,被飞溅的碎片切割成一块块血肉模糊的肉块。据点外围,未被冲击波波及的日军军马厩里,战马整齐地跪倒在地,这些受过训练的军马在巨响中同时折断了前膝。

整个佘田桥据点,在这一刻,仿佛被投入了炼狱的熔炉。火焰、烟雾、碎片、惨叫,构成了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末日画卷。B-17轰炸机的投弹手,透过观察窗,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眼中没有一丝波澜,反而透露着一股兴奋。

B-17轰炸机自然是缅甸空军所有。自从新式的B-24、B-25、B-29轰炸机陆续服役之后,这款39年服役的美军轰炸机,就从“小甜甜”变成“牛夫人”了。

特别是其2980公里的航程(B-24标准航程3380公里航程、B-25虽然稍短,但人家是重型轰炸机、B-29更远,5663公里)和相对较低的命中率,开始被美军航空兵士兵抱怨,缅甸顺势低价购买了五十架给己方空军使用,这次正好派上大用场。

B-17轰炸机的命中率确实赶不上其他几款美军现役轰炸机型号,但缅甸空军对佘田桥据点的轰炸命中率却很高,这倒不是说缅甸空军轰炸机的瞄准手技术比美军更好,而是借助了地面人员的特别引导。

国军对佘田桥据点的攻击虽然停止,部队也继续前进攻击下一处日军去了,但指挥官却根据上级指示,留下了一个排的士兵,携带电台隐藏在据点附近,为天亮后到来的己方轰炸机指引目标。

有了地面信号的明确指引,轰炸起来当然就要准确得多,日军的佘田桥据点,就在国军地面和空中人员相互配合之下,灰飞烟灭了。

佘田桥据点的结果,只是国军(现在缅甸空军也只能叫国军了)空军攻击路途中的一个代表。邵阳各县、娄底各县,只要是由新一军和十三军部队留下来的日军坚固据点,均被后面的飞机逐一炸毁。

其实新一军的国军部队里面也有坦克这种攻坚利器,特别是在和缅甸军队互换了一个师之后,拥有四十八辆M4“谢尔曼”中型坦克之后,对付工事里的日军就更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