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舆论
秦辞拿来的残片,也不知道是时间太长了,还是被风沙吹得太久了的原因。
东西拿给了军医,是一点儿原因也没查出来,最终对马将军的伤势也只能说是要静养,多喝些化瘀去肿的药。
京城,苏蓁每日都派人打听雁门关的消息。
结果这日有一个自称跟应家有关联的人,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找上了正在巡查铺子的苏蓁。
苏蓁初听闻,心中一惊,连忙让人将其带进了鸿鹄楼的包厢内。
只见那人戴着斗笠,身材瘦弱又佝偻。
“你说你知道应家冤案的线索?”苏蓁警惕地问道。
那人点了点头,从怀中掏出一卷泛黄的书信,“这是当年应家一案的重要证据,足以证明他们一家是被冤枉的。”
苏蓁没有接过东西,而是先问道:“你既然有证据,为何当年不禀报上去?”
那人却道:“有些东西总是要时间去查的,当年应家已经等不到那个时候了,天子定案,靠我手上这点证据完全是不可能的,而且人都已经死光了,我一个孤家寡人,上哪儿去鸣冤,又有谁会信?”
苏蓁半信半疑的接过书信,仔细查看,道:“你为何要将这东西给我?”
那人沉默片刻,“我曾是应家的仆人,当年侥幸逃脱。这些年,我一直寻找机会为应家平反,我家老爷曾对我有救命之恩,前段时间我见到了二少爷,蒋家又倒台了,我知道机会来了。”
“是殷允奚叫你来找我的?”苏蓁问道。
那人点头,“二少爷说了,您曾经说过,有机会的话,愿意为应家的案子帮忙。”
苏蓁:“叫他放心,能帮的忙我一定帮,也希望到时候他也愿意来帮我的忙。”
那人道了声谢,之后便匆匆离去。
“夫人,这人的话还有这东西,能信吗?”碧珠担忧的问道。
“应该是能的吧。”苏蓁也不太确定,“将这东西送到国公府去,叫父亲看看能不能帮忙,若是可以的话,不用先急着找皇帝说事,可以先制造舆论。”
“制造舆论?”碧珠不解 ,碧兰也不知道。
次日,京中几家不起眼的茶馆里,开始有人窃窃私语。
说书先生的话本里,多了一段“忠良蒙冤、奸佞当道”的故事,虽未明说姓氏,细节却与应家一案隐隐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