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魔包 作品

第340章求和条件

景程在营帐内踱步沉思,而此时,赵国的邯郸城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两路大军夹击,赵国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赵武灵王高坐于朝堂之上,脸色阴沉如墨,下方的大臣们也是个个神色焦虑。

赵武灵王猛地一拍桌案,声音中满是焦急与愤怒:“诸位爱卿,如今秦人与饶安军两路来犯,赵国危在旦夕,尔等可有破敌良策?”

大将军廉颇紧皱眉头,率先出列,抱拳道:“大王,秦军虽势大,但我赵国将士也非孬种。只是秦军善战,又有函谷关天险为依托,若要击败秦军,必定是一场苦战,且胜负难料。”

上大夫楼缓也忧心忡忡地说道:“大王,饶安军此次来势汹汹,连下我数城,其战力不容小觑。且饶安军深入我国境内,占据多处战略要地,对邯郸威胁极大。”

这时,一位年轻的谋士站了出来,说道:“大王,依臣之见,秦人虽为劲敌,但秦国距离赵国较远,其补给线漫长,难以持久作战。此次被困于阏与城外,便是例证。

然而饶安君景程不同,他的势力与我国接壤,且在经济上对周边国家多有渗透。若此次不能解决饶安军之患,日后必定如芒在背,成为赵国的心腹大患。”

“不用以后,现在就如芒在背了,饶安君的大军已经在邯郸城外了,随时都可能进攻……”

赵国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赵武灵王面色凝重,双眼扫过下方忧心忡忡的大臣们,猛地一拍桌案,声音中带着焦虑与愤懑:“诸位爱卿,如今秦人与饶安军两路夹击,赵国危如累卵,尔等可有破敌之策?”

这时,年轻的谋士李兑站了出来,恭敬地说道:“大王,以臣之见,秦人虽为劲敌,但秦国距赵甚远,补给线漫长。

此次被困于阏与城外,便是其短板所在。只要我军坚守,秦军难以持久。

然而饶安君景程却大不相同,其势力与我国相邻,且长期以来对周边国家进行经济渗透,根基渐稳。

若此次不能彻底解决饶安军之患,日后必成赵国的心腹大患,如芒在背,时刻危及赵国安危。”

此言一出,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老将乐毅出列说道:“李兑所言极是,可我赵国如今兵力分散,若要同时抵御两路敌军,胜算渺茫。强行开战,恐百姓生灵涂炭,赵国根基动摇啊。要不还是求和算了……”

此时,一位主张战斗的大臣站出来,心急如焚地说道:“可求和岂不是示弱于敌?我赵国堂堂大国,怎能如此怯懦?”

乐毅摇摇头,说道:“非是怯懦,如今形势所迫,若硬拼,赵国元气大伤,恐再无翻身之日。求和虽非上策,却能暂保赵国安宁,以待日后时机。”

……

赵武灵王眉头紧皱,陷入沉思。

良久,他长叹一声,无奈地说道:“看来,秦人不足为虑,真正的心腹之患乃是饶安君。

既然如此,本王决定派人前往饶安军营地求和。只要能解除饶安军的威胁,赵国或可保一时安宁。待日后我赵国休养生息,再图大计。”

众大臣听闻,虽心中各有想法,但见赵武灵王主意已定,皆拱手称是。

“不知大王欲派何人前往?”廉颇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