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8章 集资(第2页)
当晚,车间里的白炽灯刺得人睁不开眼。一百多名工人挤在车间,议论声像煮沸的水。明月站在堆满布料的台子上,声音比平时高了八度:“这次天福隆的订单,只要按时完成,利润至少能翻番!现在公司需要大家帮忙,愿意借钱的,利息比银行高两倍,年底还能参与分红。
明月对工人不错,工人也知道公司的困难,有的人早就想到集资的办法,可公司一直没提,现在见明月终于开口了,就知道明月实在没有办法,才向大家开口的,一时议论纷纷
老员工彭维安率先站了出来,布满老茧的手拍得车间铁架砰砰响:“萧总,我信你!我把我这些年的积蓄,大约十万块先投进来!”他的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激起一阵骚动。“他一个外地人,都敢借钱给明月,我们本村人。怕什么?”角落里的周慧边说边站起来,大声说道:“我...我攒了三万,也能借。”
人群突然炸开了锅,七嘴八舌的讨论声几乎掀翻屋顶。有人掏出存折晃悠,有人皱着眉头算利息,还有几个凑在一起小声嘀咕。明月攥着话筒的手心全是汗,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喉咙发紧。
这时朱兴田站出来说道:“公司现在遇到了困难。不是明月一个人的事,想想我们没来公司上班之前,有地方挣钱吗?不是天天在家闲着啊?现在明月办起了公司,大家在家边就有班上,挣得钱也不比出去打工的人挣得少,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公司现在遇到了困难,需要我们出力,我们好意思要利息吗?我朱兴田家以前是过的什么日子,大家都知道,穷得叮当响,现在我手里也有存款了,不多,就三万块钱,我决定全拿出来,借给公司,一分钱利息都不要!”
朱兴田的话引起下面工人一阵议论,张洪海说:“我也有两万,决定借给公司。”
乔三拐子说:“我一个光棍,也没多少结余的钱,手里也有三万,也借给公司,不要利息。”
彭维平说:“我一个外地人,在公司打工,感觉和在家一样,到哪里找这样的老板,我有五万,也借给公司,不谈利息。”
在这些老工人的带动下,大家都一致表示,借钱给公司,以帮公司渡过难关。
明月十分感动,她让林姨把打算借钱的工人名字和金额记下来,并说明按银行最高利息给工人,将来还有分红。
第二天,工人陆续把钱送到财务,到中午时,已经集资一百五十多万,其实工人家也没多少钱,一般都一万块钱左右。
乔磊和戴志远听说明月公司集资,也每人送来了八万块钱,还有其他的村干部,一天下来,总共集资一百八十万,加上曹玉娟转过来的一百万,总算解决了公司的资金问题。
资金到位后,明升公司仿佛注入了强心剂,整个厂区都沸腾起来。车间里,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一百多台缝纫机齐刷刷运转,针脚穿梭如飞,裁剪布料的“沙沙”声与传送带的滚动声交织成激昂的生产进行曲。工人们目光专注,穿梭在生产车间,有的在熨烫刚成型的服装,有的在仔细检查产品细节,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棉线与布料混合的温热气息。
明月和志生,边安排生产,还要和冯涛李梅准备四月十八号的今年秋冬新品发布会,明月知道,新品发布会的日期坚决不能改动,去年两次改动发布会的日期,给经销商留下了很坏的印象,今年无论如何都要按时招开。
志生没有时间坐在办公室里,不时的在各个车间来回巡查。他时而俯身查看机器运转情况,时而与车间管理人员交流改进方案,他本来就做过服装厂的管理工作,所以做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明月看着老公忙碌的身影,突然觉得,这段日子,是老公从南京久隆地产公司辞职后,过得最充实的时间。
有时加班晚了,明月会体贴的问老公累不累,志生总是满怀激情的说:“不累,现在好像又回到了以前在海达服装公司工作时的状态,虽然忙点,但活得充实!”
由于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明月觉得伙食要跟得上,她安排食堂中午多加一个荤菜,早晚饭品种要丰富。
食堂也跟着忙碌起来。大师傅们凌晨四点就开始备餐,蒸笼里腾起的白雾几乎遮住了整个厨房。为了让加班的工人补充体力,红烧肉、糖醋排骨等硬菜不断端上餐桌。傍晚时分,厂区里亮起一排排照明灯,宛如白昼,加班的工人干劲十足,誓要按时完成订单。
在这股齐心协力的劲头下,原本堆积如山的原材料,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成包装整齐的成衣。仓库管理员清点数字,按要求打包入库。
志生看着公司的繁忙景像,对明月说:“老婆,我算了一下,如果按现在的情况,一直干下去,最多三年,我们就能还清所有债务,到那时,我们无债一身轻,日子就好过了。”
明月说:“我还要扩大公司,尽量的多招工人,把村里在外打工的人全部招回来,就在家边工作。”
志生说:“看你是天生的做大老板的命,我呢,只希望家里不欠人钱,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过日子就行,没有那么大的理想。”
明月看了老公一眼,说道:“瞧你那点出息,小富即安的样子。”
志生说:“我还就是打工的命,真没什么大的理想。”
明月说:“很多时候,人都要逼自己一下,如果不逼自己一下,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如果当年,你不出去打工,你也不会有现在的能力,我呢,也不会拼命的去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