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撞过的南墙 作品

第 552章 原谅(第2页)

志远也知道这些人过份,见志生还在气头上,也不好再说下去,他能理解志生,世上就没有男人会忍容别人对自己母亲胡说八道的。

志生见志远不说话,知道志远是来给这些人讲情的,志远只要说出口,他还不好不给面子,志远不仅是村支书,而且对自家的公司帮了很大的忙。

志生说:“志远哥,不是我不给你面子,我就想让这些人家在公司上班的人在家多待几天,让这些人尝尝家里鸡犬不宁的滋味,这些人安稳日过多了,所以才管不住嘴。” 志远说:“我知道,也理解你的决定。”

志远回来花婶家小超市,告诉等消息的那帮人,说志生没给自己面子,志生说过几天再说,这些人说道:“现在我们有家回不了,过几天,我们等不了啊?”

戴志远说:“一时嘴痛快,等不了也得等。”

这些人回到家里,不一会,家里都传来了吵骂的声音,连续几天,花婶家打麻将的人也少了很多。

日子在争吵与等待中艰难流逝,前门村被一层压抑的气氛笼罩着。被开除人员的家中,争吵声此起彼伏,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与指责声交织,搅得整个村子都不得安宁。

杨冬花和萧明河整日唉声叹气,在院子里来回踱步。赵爱梅则不甘心就此罢手,四处打听消息,试图找到能让志生回心转意的办法。

过了两三天,明月的母亲看着坐卧不宁的两个儿媳妇,心里也不是滋味。她思来想去,决定去志生家找乔玉英。她知道,这事只有乔玉英发话,志生才能松口。

志生的母亲见到亲家母,心中虽有不满,但还是热情地招呼她坐下。明月的母亲支支吾吾地说起了此事,“亲家母,孩子们不知好歹,说话做事不知轻重,我给你赔个礼,你看能不能劝劝志生,都是亲戚,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总这样僵着也不是个事儿。”

志生的母亲叹了口气,“我也知道,可志生那孩子的脾气你也知道,这次亮亮的舅妈做得太过分了。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就怕再惹他生气。”

另一边,萧志刚在家越想越气,觉得女婿不给自己面子,把自己也晾在家里。一气之下跑到了志生公司。他气冲冲地闯进志生办公室,大声嚷道:“志生,你这做得也太过分了!就因为几句话,你就把你大舅子一家都开除了,你眼里还有没有我们这些长辈?”

志生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说道:“爸,不是我不给您面子,他们说的那些话,换作是您,您能忍吗?”

“你少拿这话糊弄我!你大舅子他们在公司干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说开除就开除,你这是过河拆桥!”萧志刚拍着桌子喊道。

两人争执不下,声音越来越大。正在这时,明月听到动静赶了过来,她焦急地劝道:“爸,您别生气,消消气。志生,你也别和爸吵了。”

萧志刚见女儿来了,更是来了劲,“明月,你看看你老公,一点都不把我们萧家放在眼里。你也不帮着说说话,你这嫁出去的女儿,真是白养了!”

明月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爸,我怎么会不帮着家里人,可这次确实是他们做得太过分了,还不如一般人呢。您就别再添乱了,让事情慢慢平息不好吗?”

萧志刚冷哼一声,“平息?我看你们就是想把我们萧家踩在脚底下!”说完,他转身气呼呼地走了。

志生看着明月委屈的样子,心中满是愧疚,“老婆,对不起,让你为难了。”

明月摇了摇头,“我知道你咽不下这口气,可这毕竟是我的哥嫂,总不能一直这样僵着。”

此时,戴志远也听闻消息赶了过来。他看着满脸疲惫的志生和明月,说道:“我看这事不能再拖下去了,再这样下去,村里的矛盾只会越来越深。

志生说:“什么矛盾,公司是我开的,我用谁不用谁,也不用和谁商量。”

这时乔磊也赶了过来,说道:“这事情他们是做得不对,有点污辱人,志生,我看是这样,让这些人去找姑姑赔理,要是姑姑同意他们家的人来上班了,你就退一步吧!”

志生想了想,才同意!

戴志远告诉罗娟的公公,几个人天天为这事聚在一起,一听戴志远说,马上说道:“嗯。给他母亲赔礼道歉差不多,走,到他家去。”

乔玉英没住在老李头家,还住在自家的老屋子里,此时明月的母亲也在,众人到里面向乔玉英道歉,明月的母亲才知道,开除的不仅仅是他家的三个,还有本庄的一些人,志生这次也是气急了。

乔玉英见这些人到家里来赔礼道歉,心想儿子真是给足了自己的面子,但她还是说:“志生这次,为我和老李的事情费了不少心,也得罪了不少人,不过啊,这事情也不怪她,我们家这事情办的,是与传统的风俗不一样,这传统风俗吗,愿意尊守就尊守,不愿意尊守呢就新事新办,也仿碍不了别人,要说我这寡妇出嫁晦气,也晦气不到你们家,有什么不好的事我和老李担了,倒是你们这些人家啊,这几天闹的鸡犬不宁的,按理说呢,志生的公司,他说开除谁就开除谁,也没什么好商量的。”

乔玉英夹枪带棒的一顿说,众人是哑口无言,当最后乔玉英说志生爱开除谁就开除谁时,众人急了,连忙说:“他婶子,是我们的不对,我们就是嘴痒痒了,糊乱瞎说,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千万别不管啊。”

乔玉英说:“都是乡里乡亲的,我要说不管呢也不好,不过我话说在前面,我找明月和志生说说看,不一定有用。”

众人才千恩万谢的离开乔玉英家!

刚离开乔玉英家,就有一个人说:“看老太太得瑟的。”

所以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有些人是不值得原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