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月东上 作品

第1180章 四梁八柱(第2页)

桂花落在两人肩头,像一场无声的落雪。

远处,寨子里的灯火一盏盏熄灭,只剩月光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夜已三更,白家寨正厅里灯火却越烧越旺。

老寨主白山兴致高涨,把封了十八年的“胭脂醉”拍开泥封,酒色殷红,香气像一条绸带,在梁上来回绕。

白芷端着酒盏,小口小口抿,耳尖却通红——一半是酒,一半是想起邓晨那套“道教四梁八柱”时满场鸦雀无声的震撼。

白山放下酒碗,拿袖口胡乱擦了擦胡子上的酒珠:“闺女,你方才说小邓要把天下武门都装进口袋,怎么个装法?说来听听!”

满桌人都抻长了脖子。

邓晨忙起身,先冲四方作了个罗圈揖,又从怀里掏出一张素绢,铺在案上——那素绢正是羊皮卷的背面,此刻被他画成了纵横十六格的棋盘,每格以朱砂标出小字。

“晚辈斗胆,把道教千头万绪,拆成‘四梁八柱’。”

他手指轻点,声音不高,却盖过了松油灯花“噼啪”的炸响。

【第一梁:道】

“道”居正中,如寨中那棵千年老樟,根须扎在最深的黑土,枝叶却伸到天。

邓晨用指甲在“道”字外画了一个虚圆:“无规矩,不以成方圆;无‘道’,不以御万法。诸位练武,先问自家心法合不合‘道’——合,则一通百通;不合,再花哨也是杂耍。”

【第二梁:法】

“法”是河道,让水不乱跑。

他取过一只空酒碗,往里斟酒,酒面平稳如镜:“若把白家‘断浪十三戟’比作洪水,没有堤坝,就是害人。立‘法’——立的是招式边界、用武戒律。

譬如:

· 练戟者,未入化劲不得出寨试招;

· 比武者,须至断虹崖,双方各留三成功力,免伤和气;

· 仇怨者,先过‘讲茶’一关,寨老调解不成,再动兵刃。

有‘法’,武才不沦为凶器。”

【第三梁:术】

“术”落到具体拳脚。

邓晨把筷子横搁碗口,当作小桥:“术是桥,让人过河。白家戟法、风云观的太乙五行拳、乃至东岭柳家的柳叶刀,都是桥。桥有长短宽窄,却共用一条河床——道与法。

桥再好,也得先修墩子。墩子就是基本功、呼吸、桩架、劲路。

晚辈把白家原有七十一招戟法,拆成三百一十五个‘墩子’,每墩标注呼吸节点、重心轨迹,一目了然。

寨中弟子照表习练,一日可省半日之功。”

【第四梁:器】

“器”是桥上的栏杆、灯笼,让人走得稳、看得远。

他拿起白樟那把短戟,屈指一弹,龙吟阵阵:“器分三等:

· 养身之器——石锁、沙包、药鼎;

· 杀敌之器——刀、枪、剑、戟;

· 载道之器——竹简、钟声、经卷。

器随人走,不随人沉。

晚辈打算在寨中兴建‘百器坊’,老器翻新,新器有据——凡兵刃皆刻《道德经》小篆一句,让弟子日日摩挲,拳未出,道先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