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杖策而来(第2页)
"少装糊涂!"邓禹把酒碗往案上一墩,"我是说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他打了个酒嗝,气势顿时弱了三分,"当然...你要是实在不愿意..."
刘秀突然起身,从枕下取出个锦囊,倒出半块玉璜:"认得这个么?"
邓禹瞪大眼睛。这是当年王莽篡汉时,他们几个太学生偷偷传看的传国玉玺拓片——刘秀不知用什么法子弄来块相似的玉,摔成四瓣分藏。
"你一直留着?"
"就像你说的,天下大乱时,总得有人收拾。"刘秀把玉璜放在地图上的长安位置,"只是没想到,会是我们这两个当年连饭钱都凑不齐的穷学生。"
邓禹突然红了眼眶。他伸手入怀,掏出个同样质地的玉块——严丝合缝地对在了一起。
帐外,冯异听着里面时而大笑时而激昂的谈话,默默把守卫又往外撤了十步。月光如水,照得营帐像艘即将启航的船。更远处,黄河的涛声隐隐传来,如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次日清晨,亲兵发现主公帐内多了个人——那位邓先生四仰八叉地睡在主公榻上,而刘秀自己蜷在案几旁,手里还攥着半卷竹简。更奇怪的是,案上舆图被画得面目全非,各处插着小旗,活像孩童过家家的玩具。
"传令。"刘秀揉着酸痛的脖子坐起来,眼中却精光四射,"今日起,邓禹为军师将军,位同冯异。"他踹了脚还在打呼的邓禹,"还有,给他找身像样的衣服——穿成这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刘秀亏待谋士。"
邓禹迷迷糊糊应了句:"不要紫绶...那颜色显老..."
刘秀大笑,掀开帐帘。朝阳正好,照得河北大地一片金光。黄河在远处拐了个弯,如同历史在此转向。
常山郡,太守府。
邓晨揉着太阳穴,看着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公文。师爷苦着脸汇报:"大人,今日又来了三百多流民,粥棚那边..."
"再加两个粥棚。"邓晨笑了,”这是好事啊,别老苦着脸。”
师爷不解道:“大人,这怎么还是好事呢?”
“哈哈,这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啊,邓申!”邓晨示意师爷莫急。
"大人,再加两个粥棚,咱们的存粮..."师爷的苦瓜脸皱得更紧了,活像颗晒蔫了的白菜。
邓晨翘着二郎腿,手指有节奏地敲着案几,哼着小曲儿打断他:"存粮不够就去买,买不到就去借,借不着就去——"他突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凑近,"去告诉李恽州牧,说咱们常山闹饥荒了。"
师爷吓得差点咬到舌头:"啊?这...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笨!"邓晨抓起个梨子砸过去,师爷手忙脚乱地接住,"李恽那老狐狸巴不得看我笑话,听说我缺粮,肯定连夜开仓'接济',顺便在奏折里参我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