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601章 赵构纵容秦桧到了极点,武则天召见李隆基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金军南下之后,无数前线的急报飞速汇聚到了临安小朝廷,来到了赵构和秦桧这对君臣的面前。

  “汴京被占领!”

  “西京被占领!”

  “东京出现敌人!”

  “长安府被金人占领!”

  “之前金国割让的河南各地,九成已经被金军重新占领!”

  听着这一条条的消息,赵构和秦桧面面相觑,呆若木鸡。

  无论这对君臣愿意或者不愿意承认,金军南下开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到这个地步,再怎么样也没办法掩耳盗铃,一叶障目了。

  大宋之前因为议和而做出的种种努力,至此正式宣告破产。

  这种国家大政方针上的超级失误,当然得有人负责!

  既然是主和派力推的议和,自然就得由主和派的领袖来负责。

  主和派的领袖是谁?

  非常不巧,正好就是皇帝赵构和左相秦桧。

  赵构当然不可能负责。

  只见他轻咳一声,正色道:

  “夷狄禽兽,不知信义,无足怪者。”

  “但河南士大夫不能守节,至于投拜金国,丢地失土,风俗如此,极为可忧。”

  轻轻松松两句话,赵构就把肩膀上的责任丢给了那些被金国攻陷的州郡官员。

  即便是秦桧这种奸相,在听到赵构这番话之后,心中也不免觉得荒谬。

  想要守住城池,最最基本的前提是,得有兵!

  赵构作为皇帝,三令五申岳飞、韩世忠等人不得北上。

  河南各地州县只有官员没有军队,这怎么守?

  更何况河南各地州县的官员都是那些用金钱买官,压榨百姓的贪官污吏。

  这种时候指望贪官污吏们和城池共存亡,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秦桧自然不可能反对赵构的话,连连点头道:

  “陛下所言极是,实在是赵鼎、张浚等人为相时余毒未清,致有今日。”

  赵构嗯了一声,对着秦桧道:

  “爱卿速速下去准备抗金事宜吧。”

  秦桧魂不守舍,无比惧怕地离开行宫。

  事实非常明显,赵构不肯承担责任,也只有秦桧来承担这个责任了。

  承担责任的后果,就是罢相!

  这对秦桧而言,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好在随着李光的去职,以及这段时间秦桧在赵构支持下不遗余力地打击主战派势力,整个御史台早已经全都是秦桧的党羽。

  秦桧不需要担心御史上奏章弹劾,然后自己只能被迫上奏章请辞,等待赵构审判的恶劣情形。

  但就算没有御史弹劾也好,朝堂之中的压力是必然存在的。

  赵构作为皇帝,也的确能利用这种压力,随时名正言顺地罢免秦桧相位。

  利剑高悬啊。

  秦桧觉得不能坐以待毙,火速召集了党羽们商议对策。

  很快,秦桧的心腹,掌管御史台的御史中丞王次翁就急匆匆地入宫求见赵构,给秦桧开脱。

  “大宋过去一段时间虽然以和议为主,但岳飞、韩世忠等诸将依旧戒备森严。”

  “金虏虽败盟,过错却不在大宋。若事有小变就更替相位,则后来者未必贤于前人。”

  “臣以为赵鼎、张浚之流余毒,不可不戒。”

  赵构闻言,自然知道王次翁是在帮秦桧说话。

  这是秦桧的一次试探。

  依照眼下的情况,赵构只要在王次翁面前大骂一番秦桧,秦桧也就只能无可奈何地上表请辞了。

  毕竟秦桧没有兵权。

  岳飞、韩世忠、张俊等大将,都绝对不介意奉赵构之命勤王,除掉秦桧。

  甚至都不需要在外领兵的大将们回来勤王,掌控临安兵权的杨沂中同样对赵构也是死心塌地!

  赵构想干掉秦桧,轻而易举。

  但赵构并没有这么做。

  他和颜悦色地对着王次翁点头道:

  “爱卿此言,甚得朕心。”

  “大宋的和议之前就处理得很好嘛,没必要随便更换宰相,反而给朕徒增困扰。”

  王次翁这才放心,告辞之后回去禀报秦桧。

  秦桧听完放心了一点,却还是决定再试探一次。

  于是他又找来了另外一名党羽,给事中冯檝。

  “冯兄,帮我一把,我保你和你儿子一生荣华富贵!”

  翌日,冯檝也凭借给事中的官职之便,入宫求见赵构。

  “陛下,如今战乱再起,臣以为前左相张浚乃是最适合处理这种局面之人。”

  “不如陛下启用张浚为都督,指挥各路大将作战?”

  赵构一听,顿时打了一个激灵。

  赵鼎也就算了,毕竟还有过主和的时候。

  张浚?这家伙可是满脑子的主战,恨不得立刻打到金国中都去。

  若是真用了张浚,那么赵构过去两年来任用秦桧疯狂打压主战派的努力,岂不是全部都化为乌有?

  赵构立刻严词拒绝:

  “宁至覆国,朕亦不用此人!”

  冯檝一听,顿时放心。

  但表面上,冯檝却极力推荐张浚,贬低秦桧。

  直到赵构气得拍桌大骂,将冯檝斥退。

  冯檝离开之后,就去见了秦桧,一五一十地禀明情况,然后道:

  “秦相公,此番我推荐张浚,陛下必然恶我至极。”

  “还请秦相公主动将我免官,到我老家四川泸州作为知州。”

  秦桧听完冯檝禀报,知道赵构绝对不会用张浚,也是彻底安心。

  赵鼎?赵鼎那个家伙假清高,在主和方面压根不如秦桧一根。

  赵构不可能用赵鼎而不用秦桧。

  至于吕颐浩、朱胜非、李纲等前任宰相,这两年也已经先后死去。

  只要能排除张浚复起的可能性,秦桧就高枕无忧!

  秦桧长出一口气,握住冯檝的手,感动道:

  “冯兄请放心,我马上就让吏部下文,委任你为泸州知州。”

  “还有你的儿子,下届科举定然能中进士。”

  “嗯,三甲可能过于显眼,我让你儿子中个第五名!”

  冯檝自然是千恩万谢地回家,收拾行李,过几天就去泸州高高兴兴的当知州了。

  【赵构既然极力主和,那么秦桧就是他能找到的最佳人选,故而赵构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秦桧罢相的。】

  【但赵构也因此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河,宰相明明在军国大事上犯下大错却能安然无恙,这是以往历届宰相都没有能获得的恩宠。】

  【秦桧借此不但渡过了危机,甚至还在南宋臣民中确立了“秦相公绝不会被罢黜”的地位,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威望。】

  【把国家大事办砸了,地位反而比以前更加稳固,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绝妙的讽刺。】

  秦桧纵然能保住左相之位,但无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御史言官们虽然都是秦桧的党羽,不敢弹劾秦桧,却不代表其他官员没这个胆量。

  自从金军南下开启战争后,各地官员对秦桧的弹劾奏章就此起彼伏。

  秦桧地位虽然稳如泰山,但这种抨击依旧让秦桧颇为狼狈,只能召集心腹们再度问计。

  众人一时间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沉默。

  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尴尬了。

  极力向金人求和,各种下跪接旨,口称江南藩臣。

  最后求来的却是金人南下开战,啪啪打脸。

  这让人怎么圆?

  稍微有脑子的人都知道,这特么根本就圆不了!

  但不得不说,有些人在逢迎媚上方面是有本事的。

  一个之前籍籍无名的官员突然开口,给秦桧念了一句话:

  “秦相公可曾听闻《尚书》之中有一句话?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秦桧作为正儿八经不作弊考上科举的进士,自然是饱读诗书。

  闻言心中顿时一动,看向此人。

  原来是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张嵲。

  都到这种火烧眉毛的时候了,秦桧自然也不会去摆什么左相的臭架子,立刻询问道:

  “张大人,此言何意啊?”

  张嵲嘿嘿一笑,道:

  “正所谓天下之事,各随时节,不可拘泥。先前相公与金虏讲和者,乃时当讲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