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439章 扶苏见证大秦改变,刘邦威逼萧何(第2页)

  “唉,那几年,说句大不敬的话,真有人造反,咱们多半都得加入一下。”

  扶苏闻言并未动怒,反而陷入深思。

  张贾说的显然并非谎话。

  这其实是大秦法家制度,和旧六国时代制度的一种碰撞。

  对老秦人来说,商鞅变法都一百年了,大家早就习惯了。

  可对六国人而言,直到国家被大秦吞并灭亡之后,“商鞅变法”这件事情才真正地在他们生活中发生。

  张贾的过去,就是这种碰撞所导致的不适应。

  扶苏道:

  “那后来呢?”

  张贾笑了笑,道:

  “后来,就是前几年,七八年还是十年来着?”

  “总之那一年啊,突然有个传言,说什么咸阳城出现了神迹,什么能让皇帝陛下通晓过去现在未来?”

  扶苏闻言笑了笑,心知张贾说的必然是金幕。

  张贾继续道:

  “总之,神迹出现之后,大秦就渐渐放开对咱们商人的限制了。”

  “两年前那位新郡守上任,更是全面鼓励咱们发展经济,小的还有幸作为代表,一起被郡守接见了呢。”

  “您别看郡守大人那么大的官,说话和颜悦色的,还说什么希望我们这些商贾能为大秦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说到这里,张贾也是不由眉飞色舞,手舞足蹈起来。

  “您想,士农工商,商贾从来都是四等人啊!”

  “郡守大人那么大的官,竟然把整个郡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这些商贾身上,嗨,这之前就是我张贾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啊。”

  “总之呢,现在咱们这些商人啊,那是个顶个的爱戴大秦。”

  “谁要是敢造大秦的反,我张贾不是跟您开玩笑,我第一个就跟他拼了!”

  扶苏看着一脸激动的张贾,忍不住又笑了起来,拍了拍张贾的肩膀。

  “好,好好干。”

  张贾非常热情,将扶苏送出了布店,临走前还不忘在扶苏手里硬塞了一匹丝绸。

  “今后您常来,本店所有丝绸给您按照八成价格算!”

  扶苏毕竟没经历过这种人情世故,无奈之下拿着这匹布,朝着马车走去。

  走到马车面前,扶苏突然站住脚步,又转向了另外一家粮店。

  一个时辰后,扶苏重新回到马车里。

  秦始皇坐在车厢之中,看了一眼扶苏手里的布匹,笑道:

  “如何?”

  扶苏如此这般,将整件事情和秦始皇说了一通。

  秦始皇仔细地听着,也不打断。

  扶苏最后做出总结。

  “父皇,儿臣觉得这些临淄的商人们确实是吃到了大秦经济发展的红利。”

  “不对,应该说是整个……呃,上下游产业都吃到了红利。”

  扶苏用了一个从《工业革命》之中学到的新词,继续总结道: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整个上下游产业链之中的,嗯,就业人口以及他们的家属,至少占据了临淄的四成以上。”

  “而且这些人的利益已经牢牢的和大秦绑定在一起了,他们是绝对不会背叛大秦的。”

  “儿臣认为,大秦在临淄的基本盘已经非常牢固,再继续这么下去个十年二十年,临淄城中就将都是大秦的子民,再也不会有谁怀念当年的齐国了。”

  秦始皇嘴角扯动了一下,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六韬引谚》里的这句话,确实是道尽真相。”

  “临淄原本就是天下商业发展最为发达之地,大秦发展商业,临淄不受益才怪呢。”

  “呵呵,有了金幕之后,朕其实一点都不担心临淄会造反了,朕反而得担心故六国之地发展得太快,引起关中老秦人的不满呢。”

  扶苏闻言不由一怔,下意识就想说这怎么可能?

  但仔细一想,扶苏又觉得,好像还真有这种可能。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大秦内部其实就没有了商业发展的基础。

  虽然也会出一些像乌氏倮或者寡妇清这种顶级商人,但乌氏倮靠的是和西戎交易战马转手卖给大秦,寡妇清是家里有矿(丹砂矿),都是非常特殊的垄断行业,和普通商贾完全不能混为一谈。

  反而是六国故地,商业大多兴盛,这里的人们更能习惯和适应商业的发展,并从中获取足够的利益。

  扶苏有些担心道:

  “父皇,要真如此,又该如何是好?”

  关中才是大秦的基本盘,对扶苏,或者任何大秦皇帝来说,关中才应该是最受益的部分!

  秦始皇一脸无所谓地开口。

  “你怕什么?你要明白,最强悍的军队在关中!”

  “哼,只要有了军队,财富这种东西,那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么?”

  说话时,秦始皇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笑意。

  扶苏愣了片刻,暂时放下此事。

  心中浮现的,是浓浓的感慨。

  金幕的出现,真是给大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汉初世界,御书房里。

  刘邦摸着胡须,看着面前的四名重臣。

  萧何,曹参,陈平,周勃。

  这四个人,就是如今大汉真正的核心人物。

  当然,其实还有两个人也属于此列。

  但今天刘邦并没有将这两人召集到御书房。

  原因也很简单,这两个人姓吕。

  吕皇后的吕!

  刘邦看着四名心腹,慢吞吞地开口。

  “诸位卿家,朕老了。”

  周勃和曹参闻言,不由有些疑惑。

  谁不知道陛下您老了?

  毕竟,您只比秦始皇小三岁啊。

  萧何陈平两人脸色微变,非常隐蔽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周勃开口道:

  “陛下春秋正盛,想来定能长命百岁。”

  陛下的心思俺老周猜不到,但拍个马屁总不会出错吧?

  刘邦没好气地瞪了一眼周勃。

  “朕倒是想长命百岁,但你以为说行就行的吗?”

  周勃忙道:

  “之前陛下不是服用了那个金幕中能续命五年的丹药吗?说不定将来还能兑换到更多呢。”

  刘邦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又有些心动。

  过了几秒,刘邦摆手道:

  “金幕的事情谁说得准?况且金幕也不可能会让一个人永远当皇帝的。”

  “好了,说正事。”

  刘邦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注视着面前的四名大臣。

  “你们觉得太子如何?”

  这个问题问出来,就算是再迟钝的周勃,心中也是一跳。

  几年前,陛下想要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的心思就已经不是秘密。

  刘邦一度都已经要采取行动了。

  若不是关键时刻吕雉让人请来商山四皓,代表大汉士人阶层给刘盈站台,刘盈就已经被废了!

  眼下刘邦重提此事,目的还用多说?

  脾气直爽如周勃,这一刻也不敢说话了。

  萧何咳嗽一声,正色道:

  “陛下选定谁做大汉的太子,臣等当然就支持谁做大汉的皇帝。”

  刘邦闻言,顿时皱眉。

  朕问你刘盈配不配当太子,你却说陛下让谁当太子就支持谁。

  这不就是说了等于没说!

  萧何话音刚落,其他三人连忙开口。

  “丞相高见。”

  “丞相的意思就是臣的意思。”

  这可是涉及到皇位之争。

  一旦参与其中,押注的皇子获胜登基自然最好,可一旦失败,那就是全家死光光了。

  大家都已经是大汉的核心重臣了,犯不上冒这种风险!

  刘邦怒了,瞪着萧何。

  “老萧,你就是不愿意给朕一句准话是吧?”

  萧何看刘邦都说到这种地步,有些无奈地双手一摊。

  “陛下,我等是臣子,不应该、也没有资格参与到这件事情之中,还请陛下谅解。”

  其他三人闻言,连连点头,如老母鸡啄米。

  “臣等伏唯陛下圣裁!”

  “陛下乃圣人,圣人之命便是臣等的意志!”

  刘邦大感无奈,只能一挥手。

  “你们几个都走,老萧留下来。”

  曹参三人愣了一下,同情地看了一眼萧何,然后赶紧拔腿开溜。

  萧何一脸吃了五斤黄连的表情,无可奈何地开口。

  “陛下是真要萧何死不成?”

  刘邦嘿嘿一笑,伸手揽住了萧何的肩膀。

  “老萧,都是自家兄弟,你说话这么见外干嘛?”

  “当年你不也提着脑袋,跟我一起把项羽干翻了嘛!”

  萧何了无生气,开口道:

  “陛下,臣现在请辞丞相还来得及吗?”

  刘邦摇头,笑道:

  “来不及了,老萧。”

  “总之天下所有人都会知道你和朕秘密商议了一番,接下来朕所做的一切都会被天下人觉得是你在背后怂恿。”

  “反正,你算是上了朕的贼船了,哈哈哈!”

  刘邦说完,整个人乐不可支,捧腹大笑。

  萧何哭笑不得,叹了一口气。

  “陛下,您为何一定要老臣和皇后作对呢?”

  “老臣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安静静的老死,真的不想牵扯到皇位之中啊。”

  刘邦哼了一声,凑近萧何面前,低声开口。

  “别人可以老实做好工作,但你萧何,大汉第一位丞相,开国第一功臣。”

  “朕给你这么多好处,官职、权力、爵位应有尽有。”

  “这个忙,你是帮也得帮,不帮也得帮!”

  御书房陷入沉默。

  良久之后,萧何叹了一口气。

  “陛下是打算废了太子,改立代王刘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