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173章 高仙芝为国尽忠,哥舒翰临危受命,郭子仪李光弼力挽狂澜

  画面一转,切换到了长安城,大唐皇宫。

  “什么?洛阳城失守了?”

  李隆基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差点就当场瘫在了龙椅上。

  杨国忠更是面无人色,身体不由自主地发抖。

  李隆基用力一拍面前桌案,对着杨国忠怒吼道:

  “杨国忠,你当初不是和朕说,只需要十天时间就能把安禄山的脑袋送到朕的面前吗?”

  “现在倒好,连洛阳城都丢了,你还有何话说!”

  杨国忠双腿一软,噗通一声直接跪下。

  “陛下,臣有罪,臣该死!”

  便在此时,一名宦官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陛下,高仙芝求见!”

  李隆基听到这个消息,顿时犹如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身体腾一下就挺得笔直。

  “快,把高爱卿给朕带进来!”

  很快,一位老将军就大踏步地走了进来。

  他须发斑白,神情凛然,不怒自威,一看便是从尸山血海之中走出来的沙场宿将。

  “臣高仙芝,见过陛下!”

  在大殿之中原本惶惶不安的群臣,一看到高仙芝的到来,脸上顿时也涌现起了希望。

  【高仙芝,高句丽人。密云郡公,右金吾卫大将军。】

  曾奉命镇守西域,多次镇压当地针对大唐的各种叛乱,击退了吐蕃无数次对西域的进攻。

  数年前,由于突袭并屠戮了背叛大唐的石国,昭武九姓恐惧之下联合大食国东方总督,率十万兵马进犯。

  高仙芝领一万唐军,两万番兵仆从,于怛罗斯和大食联军激战五日。

  因两万番兵突然临阵倒戈,高仙芝寡不敌众,只能败逃。

  此战高仙芝遭遇惨败,出征时的一万唐军,只有千余人得以生还。

  大唐也由此永久丢掉了对中亚的掌控。

  但大食联军方面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伤亡是唐军的三倍以上。

  此战过后,大食国见识到了大唐军队的实力,便遣使入大唐说和,放弃了继续向西域扩张势力的企图。

  高仙芝虽然败北,但李隆基详查事情经过后,仅免去高仙芝的安西四镇节度使官职,将其召回长安。

  不久前,得知安禄山发动叛乱,李隆基立刻派出高仙芝前往陇右都护府,调集大唐西军精锐回关中平叛。

  此刻见到高仙芝,李隆基迫不及待地开口。

  “高爱卿,你带回了多少兵马?”

  高仙芝拱手道:

  “两万陇右骑兵!”

  李隆基愣了一下,不由大失所望。

  “就这么点?”

  大唐安西四镇加上陇右,至少十万精兵!

  高仙芝忙道:

  “陛下有所不知,时间仓促,只有骑兵能随臣率先抵达。”

  “剩余兵马,从陇右至长安,至少需要一个月。”

  “安西都护府之军,最快也得三个月以上!”

  “不过请陛下放心,臣听说封常清已经前往洛阳阻敌,以洛阳城高坚固,想来坚守三个月不成问题。”

  高仙芝说完这句话,在场所有大唐君臣的脸色都变得无比怪异。

  李隆基揉了揉太阳穴,有气无力地开口。

  “洛阳已经被封常清丢了。”

  “什么?”高仙芝露出震惊表情,“怎么可能?”

  封常清,就是高仙芝一手提拔起来的部下。

  封常清的能力,高仙芝心知肚明。

  高仙芝震惊之下,不由说了一句话。

  “莫非是有奸人从中作梗?”

  他话音刚落,在场诸多大唐臣子,目光齐刷刷地就落在了杨国忠的身上。

  杨国忠顿时大为不爽,瞪了高仙芝一眼。

  “老高,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

  “我可没有对前线做什么事情,都是封常清作战不力,才导致的洛阳失守!”

  高仙芝看了一眼杨国忠,表情也有些尴尬。

  “末将说的并不是杨相公,相公误会了。”

  杨国忠哼了一声,把头高高昂起,没有理会高仙芝。

  李隆基心烦意乱,喝道:

  “都这种时候了,还说这些干什么!”

  “高仙芝,你立刻率兵前往潼关,务必要布置好防御,绝对不能让安禄山那逆贼侵入关中!”

  高仙芝赶忙领命。

  杨国忠眼珠子一转,开口道:

  “陛下,臣推荐边令诚监军,以防前线有人故意隐瞒军情,阻碍陛下视听!”

  李隆基烦躁地摆了摆手。

  “去去去,快给朕去!”

  【高仙芝得到命令之后,很快率军赶到潼关,和封常清会合。】

  【此时李隆基的旨意也到了,将封常清废为庶人,以戴罪之身在军中效力。】

  画面中,高仙芝神情凝重地看着封常清。

  “老封,你告诉我,究竟是怎么回事!”

  封常清表情苦涩,一声长叹。

  “高大人,这中原的兵,烂完了呀!”

  “还有那杨国忠……”

  听着封常清一五一十地讲述完在洛阳招兵,以及杨国忠命令各地郡守主动出击以卵击石的骚操作之后,高仙芝也有些傻眼。

  “这杨相公,他怎么敢下这种命令的?”

  封常清气愤难平,道:

  “他都能把剑南十万大军送没了,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大唐三大边军集团,分别是高仙芝之前率领的西军,安禄山统领的东北军,以及杨国忠自领的剑南军。

  剑南军的作战方向,是南诏和吐蕃东部。

  杨国忠为了夸功,才以中书令之身兼任剑南节度使没多久,就接连发动了对南诏的两次征讨。

  这两次征讨的结果是大唐剑南节度使麾下的十万精锐损失殆尽,南诏不但没有灭亡,反而还夺占了大唐西南数个州郡。

  最可怕的是,原本南诏是臣服于大唐的,可在杨国忠这一番骚操作之后,南诏反而跟吐蕃结成了牢固的盟友,让大唐西南边疆的防务压力变得无比巨大。

  高仙芝看着眼前的地图,愁眉紧锁。

  西南边军已经被杨国忠玩废了,东北边军在安禄山的率领下造反了,西部边军的主力还在西域和陇西,鞭长莫及。

  关中和中原能征召到的军队数量倒是不少,但战斗力嘛……

  想想之前的洛阳之战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眼下高仙芝手中最可靠的,只有两万刚刚随他抵达潼关的骑兵。

  偏偏潼关这个地方,地势极其的狭窄,两侧都有崇山峻岭,是骑兵的“死地”。

  这一战,还怎么打?

  高仙芝定了定神,缓声道:

  “为今之计,只能先死守潼关,等西边的援军抵达,再寻求机会和安禄山那逆贼决战了。”

  封常清点头道:

  “大将军高见。潼关乃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有您麾下的两万精锐镇守在此,就算是安禄山将二十万叛军尽数开到此地,也不可能攻克的。”

  高仙芝嗯了一声,道:

  “陛下已经命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从太原、云中等方向东出太行,直取安禄山的范阳老巢。”

  “此刻安禄山全力南下,范阳必定空虚。只要郭子仪和李光弼能打几个胜仗,潼关这边的叛军必然顾此失彼。”

  “到那时,安西都护府和陇西援兵正好赶到,便是全歼叛军的绝佳良机!”

  两位大唐名将对视一眼,双目中都闪烁着耀眼神采。

  安禄山?哼,不过是一个成天和契丹人玩躲猫猫的废物罢了。

  我们在西域和大食、吐蕃精锐苦战的时候,你安禄山还在杨贵妃的面前喊着娘,转圈圈跳着胡旋舞呢!

  若是这都打不过你,那我们在西域这么多年,岂不是白混了?

  【高仙芝和封常清所商定的战略,从整体的角度而言,确实是无比正确的。】

  【安禄山虽然兵多将广,一鼓作气席卷了河北以及中原,但天下民心依旧在大唐朝廷。】

  【李隆基所启用的郭子仪和李光弼,也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将。】

  【这四位将军之中无论哪一个,拿出来正面交锋,都应该能轻松击败安禄山。】

  【然而,就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大唐的领导者们,却做出了接二连三无比愚蠢的决定,导致局势开始朝着不可预料的地方发展而去。】

  看到这里,唐初世界之中,李渊顿时紧张起来。

  “不可预料,这是什么意思?”

  群臣面面相觑。

  裴寂张了张嘴,还是忍不住开口道:

  “应该是……打输了吧?”

  这句话说出来,李渊顿时急了。

  “输?这怎么可能输?”

  李渊虽然不是那种出名的统帅,但好歹大唐起家的第一仗,从晋阳直入关中,那是李渊亲自指挥的。

  最基本的战争常识,李渊也是有的。

  李建成见李渊发怒,立刻开口附和道:

  “父皇所言极是。想当年战国时期,六国联军百万兵马,尚且被大秦阻挡于函谷关之外。”

  “如今潼关之险,更胜于当年的函谷关。”

  “不管怎么看,大唐朝廷这边都不可能会输啊!”

  裴寂耸了耸肩膀,道:

  “太子殿下不必动怒,臣也只不过是顺着视频作者的这个说法,提出最有可能的猜想罢了。”

  李渊得不到确定的答案,心中焦急,转头看向李世民。

  “世民啊,你快来说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事到如今,李渊也只能依靠李世民这个真正的天才统帅头脑来进行推断了。

  李世民笑了笑,道:

  “父皇,您这是关心则乱啊。”

  “其实答案,刚刚视频里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

  李渊惊讶道:

  “答案在哪?”

  李世民呵呵一笑,道:

  “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战略,从儿臣个人的角度来说,确实没有任何问题。”

  “安禄山来势汹汹,但毫无大义根基,不可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

  “只要能暂时阻挡一番他的兵锋,再派出得力将领袭扰安禄山千里之外的老家,安禄山是必败无疑的。”

  “既然战略是正确的,将领的选择也是正确的,那么唯一可能导致变数的,就只有作为皇帝的李隆基了。”

  李渊闻言,身体不由一震。

  “你的意思是说,李隆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李世民点了点头。

  “也只有这个可能了,父皇。”

  李渊疑惑道:

  “不应该啊,李隆基的表现那么出色,那么多次的政变他都是胜利者,还帮助大唐重新开疆拓土!”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

  “父皇难道忘了,人一旦老了,就会变得糊涂吗?”

  “强如秦始皇、汉武帝,年老之后尚且被人诟病做出了许多昏聩之举。”

  “李隆基,又怎么可能例外呢?”

  李渊听完,怔然半晌,开口道:

  “所以,是你这个曾孙,把大唐原本稳住就能取胜的局面给葬送了?”

  李世民:“……”

  父皇,我在帮你分析局势呢,你突然往我心窝子戳一刀算怎么回事?

  在李世民的上首,李建成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也来了兴致。

  “这高仙芝,颇有名将之风采啊。”

  刘秀也是领兵打过仗的人,整个战略好不好,行不行,他看得出来。

  宋弘沉吟片刻,道:

  “安禄山毕竟是个胡人,不可能得到中原百姓的支持,久战是对安禄山最不利的选项,也是大唐朝廷方面最好的选择。”

  打仗的战略是很重要的。

  当年刘邦自知打不过项羽,就带着主力部队在鸿沟和项羽对峙。

  任凭项羽怎么挑衅喝骂,甚至拿刘邦老爹刘太公的性命威胁,刘邦就是死不出战。

  与此同时,刘邦又派出韩信灭掉了赵国和齐国,切断了项羽的侧翼。

  再派出使者联络彭越和英布,大家结成盟友。

  最终项羽孤立无援,粮草耗尽,不得不撤退东返。

  此时刘邦才联合天下所有盟友趁势追击,只用了一战就将所向无敌的项羽给灭掉了。

  这就是战略的重要性!

  整个战略,其实是由张良提出来的。

  故而刘邦盛赞张良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耿弇面无表情地开口。

  “关中,毕竟是天下腹地。若是大唐都城依旧在洛阳的话,恐怕是真要灭亡了。”

  邓禹呵呵一笑,道:

  “那也未必。大唐都城在长安,故而大唐西军忠诚,东军不忠。”

  “若是大唐都城在洛阳,恐怕就要反过来,西军不忠,东军忠诚了。”

  刘秀闻言一愣,但很快就回过神来。

  长安离西军近,控制西军更容易,控制东军就难。

  反过来,洛阳控制东军容易,控制西军难。

  刘秀微微点头,看着金幕道:

  “其实定都长安是对的,有西域河西的西军,以及巴蜀之中的南军,力量对东军拥有绝对优势。”

  “只是这杨国忠把南军给弄残了,不然南军和西军精锐齐聚关中,安禄山根本毫无胜算!”

  “这就是一个奸臣对国家的破坏力啊。”

  “李林甫虽坏,但至少不会干涉具体的战争。”

  “杨国忠草包一个,却偏偏好大喜功爱打仗,何其愚蠢也!”

  三国世界之中,成都蜀王宫。

  刘备咦了一声,饶有兴致地开口。

  “这条路线,应该就是当年袁绍梦想中的进军路线了吧?”

  蜀汉群臣齐齐点头。

  关羽摸着长髯,淡淡道:

  “袁本初此人,志大才疏,麾下的将领也是一个赛一个的草包。”

  “想要进军洛阳和长安,那就是做梦!”

  面对关羽的话,众人都表示赞同。

  二爷杀袁绍的部将多,二爷说的当然有道理。

  张飞哼了一声,道:

  “要俺说啊,这安禄山就是办事不爽利!”

  “当初在长安的时候,直接杀了那李隆基,提着首级一路打出长安回到范阳,这皇帝不就手到擒来了?”

  刘备闻言,抬脚就是一踹。

  “夯货,少说话,多听!”

  骂完张飞,刘备转头看向诸葛亮。

  “军师,你觉得如何?”

  诸葛亮轻摇羽扇,过了片刻才道:

  “高仙芝之策若是能行,那安禄山几乎没有翻盘的希望。”

  赵云有些疑惑。

  “军师,现在占优势的不是安禄山吗?”

  诸葛亮呵呵一笑。

  “安禄山是番人异族,不可能得到民心。”

  “没有民心,他的二十万大军就会缺少补给和兵源。”

  “更何况,有那郭子仪与李光弼行围魏救赵之策,一旦老家范阳被包围的消息传到潼关前线,叛军将士们哪里还有士气继续作战下去?”

  “如今唯一可虑的,无非便是李隆基和杨国忠。”

  “此二人才是大唐真正的首脑,一旦做出什么昏庸的命令,那战局自然便会滑向不可预料的境地了。”

  刘备闻言,也是半信半疑。

  “从之前的盘点视频来看,这李隆基也是一个难得的明君了。”

  “这般关键时刻,他应该不会做出什么昏庸决定吧?”

  刘备话音刚刚落下,金幕之中的画面就切换到了御书房之中。

  杨国忠站在李隆基的面前,沉声道:

  “陛下,臣觉得高仙芝很有问题啊!”

  李隆基闻言不由皱眉。

  “有问题?高仙芝不是已经将安禄山阻挡在了潼关吗?”

  杨国忠忙道:

  “陛下有所不知,臣从那监军边令诚的禀报之中得知,安禄山的大军此刻还驻扎在洛阳城里呢。”

  “潼关之外,其实就是一支由安庆绪等人率领的偏师罢了。”

  “以高仙芝如今手中的数万兵马,只要出战,击溃安庆绪是绰绰有余的。”

  “他偏偏不出战,或许是想要拥兵自重!”

  李隆基听到这句话之后,不由脸色大变。

  “他敢!”

  杨国忠忙道:

  “他哪里有什么不敢的?”

  “安禄山节制东北多年,难道高仙芝不也是节制西域多年?”

  “之前因为怛罗斯之战,高仙芝被召回长安,心中难免对陛下有所怨恨。”

  “如今得掌兵权,对面又有安禄山这么一个例子在前,说不定那高仙芝就是打算等铲除军队之中忠于陛下的将领后,就要效仿安禄山作乱了!”

  李隆基怒气勃发,一拍桌子。

  “好个高仙芝,他也想要心怀不轨是吧?”

  “派人去问问边令诚,究竟是怎么回事!”

  【封常清虽然被废为庶人,但高仙芝依旧将其启用,这给杨国忠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杨国忠害怕高仙芝取胜之后,封常清得到李隆基的平反。】

  【届时,杨国忠在开战之初各种让大唐损兵折将的骚操作就会大白于天下。】

  【故而,杨国忠极力在李隆基面前诬陷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人。】

  又过两日,一封来自潼关监军边令诚的信,抵达长安。

  李隆基看着信上的内容,表情变得无比凝重。

  “呵呵,这个高仙芝,果然在大批提拔他的旧部!”

  李隆基深吸一口气,终于下定决心。

  “传旨给边令诚吧!”

  画面一转,已经是潼关大营之中。

  封常清站在潼关的关墙上,注视着东边。

  叛军的营地遥遥在望。

  “安禄山,尔等着。再过一段时日,我必夺回洛阳,将尔等大唐叛贼诛杀殆尽!”

  就在此时,一个阴冷的声音传来。

  “封常清,尔恐怕没有这个机会了。”

  封常清吃惊转头,正好看到监军边令诚站在那里,身边还有一群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