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大唐双龙传(声势无两)(第2页)
高句丽、吐谷浑等势力也通过各自渠道得知襄阳剧变,无不心惊胆战,纷纷加强对中原情报的收集,并暂时收敛了趁火打劫的念头。
酒馆茶肆,街头巷尾,所有人都在谈论着襄阳一夜易主的神迹!以及天道盟如今那令人窒息的庞大版图!
“听说了吗?天道盟主‘无名’亲临襄阳,一招就废了李密和徐世绩!襄阳城头瞬间就换了旗帜!”
“何止襄阳!你们想想,从巴陵到岭南,从江陵到竟陵,现在又拿下襄阳!整个长江中游和汉水流域,全成了天道盟的地盘!这势力,比当年的隋朝也不差了!”
“钱独关?李密!哼,在无名面前,都是土鸡瓦狗!听说他一声断喝,整个襄阳城都在抖!”
“血莲三朵开,襄阳换新天!新月连珠锁大江,天道大势不可挡!这天下,怕是真的要姓‘天’了……”
各种夸张离奇、神乎其神的传闻如同野火般蔓延,将“无名”和“天道盟”的形象推向了神坛,也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威慑力。
无数中小势力、江湖豪客、乃至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心中都隐隐升起一个念头:或许,这混乱的世道,真到了该结束的时候?而结束这一切的,唯有那掌控“天道”、手握巴陵、岭南、江陵、竟陵、襄阳这五大核心重镇,形成新月形战略地带的无名!
襄阳之战,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天下这潭浑水,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滔天巨浪!它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势力格局,将天道盟和“无名”的威名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在飞马牧场,刚刚修复了父女情谊、正一同站在城堡高处俯瞰草场的鲁妙子和商秀珣,也接到了襄阳的飞鸽传书。
看着信笺上那寥寥数语却石破天惊的内容,鲁妙子抚须长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盟主之能,鬼神莫测!巴陵为基,岭南为盾,江陵为仓,竟陵牧马,襄阳锁钥!此新月连珠之势已成,雄踞南方,俯瞰中原!盟主下一步,当是饮马黄河,剑指天下了!”
商秀珣覆面的轻纱下,红唇微张,眼中异彩连连。她想起那日在城头,父亲力挽狂澜的英姿,又想起那位深不可测的青袍盟主。看着脚下这片属于天道盟的丰饶牧场,再望向北方那已被纳入盟中的广阔天地,心中那份对“天道盟”的认同感,从未如此刻这般强烈。
………………
襄阳城头飘扬的天道盟旗帜,如同定鼎南方的巨锚,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然而,在天下诸侯或惊惧、或戒备地等待着天道盟这头巨龙下一步将扑向何方时,易华伟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决定:
暂停兵锋,铸剑为犁!
天道盟连番征战,虽势如破竹,连取巴陵、岭南、江陵、竟陵、襄阳五大重镇,将长江中游与汉水流域尽数纳入囊中,形成了一个新月形的庞大战略地带,但这片广袤的土地饱经战乱,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根基不稳,纵有滔天之势,亦不过是沙上城堡。
易华伟坐镇襄阳,以无上威望发布盟主令谕:天道盟所属势力,即刻起进入全面治理整顿期!停止一切对外扩张军事行动,集中所有力量,编户齐民,恢复生产,稳固根基!
一场比攻城略地更为宏大、更为艰巨的“内政之战”,在广袤的天道盟疆域内轰轰烈烈地展开。
由宋智总揽全局,鲁妙子提供技术支持,天道盟迅速组建起庞大而高效的户籍统计与地方治理机构。
天道盟派出大量经过培训的文吏与精干小队,深入城镇乡村,进行地毯式的人口普查与土地丈量。无论原住民、归顺势力、还是新吸纳的流民,皆登记造册,录入“天道户籍”,发放身份木牌(由鲁妙子设计,内嵌不易仿造的微型机关印记)。
废除前朝及割据势力遗留的苛捐杂税、徭役制度,颁布统一的、相对轻简的“天道税赋徭役令”。明确规定了田赋、商税的比例和徭役的期限、范围,严禁地方官吏巧立名目、盘剥百姓。
在基层推行“保甲连坐”与“乡贤自治”相结合的制度。十户为一甲,设甲长;百户为一保,设保正(多由当地德高望重、支持天道盟的乡贤担任),负责维持治安、传达政令、调解纠纷。既加强了控制,又利用了地方宗族力量,减少了治理成本。
吸纳流民,安置生是是重中之重。
易华伟深知,流民是乱世最大的隐患,也是复兴最大的潜力。盟主令谕昭告天下:凡愿归附天道盟辖地之流民,一律接收安置!
在交通要道、各郡县设立大型“流民安置点”。提供基本的粥棚、医药(由鲁妙子指导改进配方,提高效率)、临时住所。
对登记入籍的流民和本地无地、少地贫民,按户按丁口授田!土地主要来源:查抄的叛乱豪强土地、无主荒地、以及由鲁妙子主持规划、利用机关器械和人力大规模开垦的新田(尤其在江汉平原和岭南适宜地带)。授田契约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受天道盟律法保护,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由鲁妙子亲自设计并督导,组织庞大的流民队伍,投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疏浚河道(汉水、长江部分支流),修复和新建灌溉渠网(如“天工渠”系统),建造水库陂塘。这不仅解决了流民生计,更直接保障了农业命脉,使大片荒地变为良田。
修建连接五大核心重镇及重要县乡的“天道驰道”,路面拓宽夯实,部分关键路段甚至试验性地铺设了鲁妙子设计的、利用机关减震的硬木轨道,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军队机动能力。
加固襄阳、江陵、巴陵等战略要地的城防,并非仅为军事,更提高了城市防洪抗灾能力。
在竟陵(依托飞马牧场资源)、岭南(依托丰富矿藏和林木资源)、江陵(依托水运枢纽)等地,由天道盟官方主导,设立大型工坊区。招募流民和本地工匠,进行统一生产农具(曲辕犁、高效水车等鲁妙子改良农具大规模生产)、兵器甲胄(供应军队,标准化生产)战船修造、在江陵、襄阳等港口盐铁专营(保障民生和战略物资)以及岭南特色加工(香料精炼、药材炮制、珍贵木材加工)等等。
工坊实行“工分制”和“基本薪酬”结合,保障了工人生活,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由精通农事的官员和招募的老农组成“劝农使”,分赴各地,指导农时,推广轮作、套种等精耕细作技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