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我是为了你们好啊!(第2页)
三万当然不是楼氏全部的数量,其实楼氏所拥有的马、骡、驴超过二十六万。
看似很恐怖的数字,确实也比晋国其他家族要多,只是真没有形成绝对的断层优势。
拿郤氏来说,他们所拥有的马、骡、驴不会少于十三万。
略少一些的旬氏和范氏,马、骡、驴的数量也会逼近十万的数字。
断层的优势,只是一半可不太够,起码其它势力具有的数量不能达到自己的一半。
这一次征讨乌氏,楼令还会带上五百头牛和八千只羊,牛可以进入湿地之后拉车,羊产奶以及杀了吃肉。
等一切准备就绪已经是楼令过来“吴阳”的第六天。
“祝家主武运昌隆!”楼鱼进行了最由衷的祝福。
其他在场欢送的人,一样喊出“武运昌隆”的祝福。这可不是楼令搞出这一套,先辈早有对出征之人这样的祝福,并且小日子有这样的习俗是跟诸夏学的!
用作骑乘的马,加上拉车的马,另外的备用马和牛、羊,现场一片踏蹄之声,移动起来像极了阵阵的打雷动静。
楼鱼等人站在原地目视大军离去。
征讨乌氏的楼氏私军,肯定不是全员一直骑在马背上赶路,多数人其实是乘坐在车辆的赶路状态。
没有军队会一直骑马赶路,一来是人的身体受不了,再则便是会消耗战马的体力。
可以骑马赶路数百里,得是有着一双铁大腿。
在当前,主要还是以步战为主,需要保持作战人员的良好状态。
并且,等到需要用到马的脚力,该是马匹耐力不足了。
其实……,即便是骑兵,也不是一直骑着马的。
从“吴阳”要抵达乌氏势力范围内,需要走将近两百里的路程。
等靠近到乌氏的六十里范围,楼令才会让麾下骑马赶路,用以加快行军的速度。
进入乌氏的势力范围之后,楼令将七千五百参战人员分成了三股,指定了进军路线和攻击目标,将士在作战阶段的大多数时候就是骑马代步为主了。
这叫此一时彼一时,可不是前后矛盾。
战前是防止出现非战斗损员。
开战后以完成军事目标为重。
“去罢!”
楼冰和楼森分别领命,率军奔赴各自的战场。
作为其中一部指挥的楼令,一样是在向导的领路下出发。
充当向导的便是乌氏人,他们在跟楼氏贸易期间被收服,提前变成了楼氏的一员。
当带路党这种事情,哪一个文明没人干?
乌氏的人给楼氏征讨大军充当向导,那叫提前奔赴光明。
三路的楼氏私军各自奔赴的地点,皆是当前季节乌氏多数部落会待的牧场。等于每一支部队都不是单独奔赴某一处,会收拾完一个地点的乌氏部落,完毕之后稍微休整,接下来再往下一个牧场进发。
两天后,楼令手指远处旷野上的乌氏部落驻地,再右臂抬起往下一挥,身后大批人骑马越过,先是骑马冲进乌氏部落的营地,遭到成队的抵抗再下马作战。
驻营的乌氏之人,在楼氏私军可以看到他们的时候,其实他们也看到了楼氏的私军。
只不过,乌氏的人真没有想到会遭到入侵,他们也不是全然没有反应,到处都有丢下牧畜在往营地跑的人,营地里面的人则是试图用最快的速度集结防备。
游牧文明的警觉心就是比农耕民族更重,那是两者生存环境不同所造成的现状。
待在旷野放牧为生的族裔,他们没有高大的城墙作为防御,有大批人马接近往往就是意味着危险降临。
而游牧部落互相遭遇,哪怕是同一族裔,他们抓住机会也会实施攻击,可不是作为同族就你好我好大家好。
为什么会那样?可以是为了掠夺人口和牧畜,也能够是减少竞争对手,更加可以是抢夺牧场。
所以,游牧民族比之农耕民族来说,为了活下去少不得各种血淋淋。
这是楼令这一支部队第一个找到的乌氏人部落。
看营地的大小,这一个乌氏人部落应该有个千余人,他们遭受到突然的袭击,半天都没有支撑到,逃走了两百余人,剩下不是被杀就是被俘。
“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袭击我们?”这话经过翻译,传到了楼令的耳朵里。
楼令对着被俘的部落首领问道:“听说过王师吗?带你们拥抱文明来了。”
懂得晋话和乌氏话的向导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翻译。
只见那个部落首领呆愣了好一会,指向了被杀的乌氏人,叽哩哇啦说了好大一串话。
向导翻译道:“他们愿意臣服。”
啥玩意?
被俘的乌氏部落首领明明讲了很长一段话,翻译过来那么简单。
不是没有那个可能。
毕竟,每一个文明的语言体系都不一样。
要论哪一个文明的语言体系,用最短的话可以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肯定是诸夏了啊!
其实吧,被俘的乌氏部落首领表达的是,压根不懂什么是王师,只看见楼氏私军冲进来就是一顿杀,还看到楼氏私军从穿着到武器装备完全领先乌氏,承认战败的事实,愿意接受安置。
游牧势力一直有相关的习俗,战败接受胜利一方的兼并,便是他们的生存法则。
现下各游牧势力互相兼并,不像后面会杀死大多数成年男性,搞高过车轮全杀掉那样的操作。他们各部落互相兼并,战败的一方首领可以继续当部落的头头,只是从此以后要听从胜利方的号令。看样子就是与中原列国的古典时代大差不离。
以前,楼氏征讨林胡就遭遇过类似的事情,攻打乌氏之前也有进行了解,哪会让楼令不明白?
楼氏可以轻易兼并掉林胡,便是得了游牧各势力有那种习俗的便宜。
“能战的人骑马跟着走,其他人留下来接受安排。”楼令让向导翻译。
这对战败的乌氏部落首领来说不算事,他甚至愿意看到更多的乌氏部落倒霉。
结果就是,楼令征服了一个乌氏的部落,麾下的兵力比之前还多了三百。
新加入楼令麾下作战序列的三百余人之中,有着三十多的健妇,她们随后也会跟着参与厮杀。
三支在乌氏势力范围内横冲直撞的楼氏私军,打赢一个乌氏人的部落便能得到包括兵力在内的各种补充,只是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比如投降的乌氏人可能跳反。
楼令其实知道与战败一方首领举行游牧族裔特有的血誓,可以得到战败一方的最大信任。
什么血誓?理解为效忠仪式就行。
游牧族裔的血誓不止是效忠仪式,还包括抛弃以往的仇恨,此后待在一块过日子,不再区分彼此。
可是举行血誓,楼令就跟战败一方的首领达成主从关系了。
要是能够带资入股,知道晋国以及列国有多少家族愿意入伙楼氏吗?
楼令在乌氏这边为了一时的便利跟他们举行血誓,吸纳一个个战败的首领当封臣,传回去就要被天下人鄙视了。
乌氏的势力范围不大不小,算起来应该是有六七万平方公里?
当然,那算是乌氏的核心势力范围,另有跟其他族群存在归属权有争议的牧场。
楼令主要就是针对乌氏,期间碰到其他族裔,算是这些族裔倒霉。
三支楼氏私军一直赢,赢到从原本两三千的兵力膨胀到至少六七千。属于楼令麾下直管的兵力增加最多,一个月后都快接近一万了。
因为楼氏的私军一直赢,所以乌氏人并未跳反。相反他们表现得比楼氏的私军更积极,不用威胁也总是冲锋在前。
那当然是楼氏私军太能打,看到那一点的乌氏众人必须进行表现了。
一个月过去,越来越多乌氏的部落知道有外部势力杀进来,他们的选择是赶往“王廷”所在地抱团。
察觉到这一现象的楼令,一边指挥拦截,另一边派人让楼冰与楼森率军过来会合。
乌氏的部落正在集结,对吧?
那就省了楼氏私军一个地点一个地点扫荡过去的步骤,可以直接前往乌氏一众部落的集结点,尝试一块给收拾了。
这一波军事行动好像顺利过了头?
中原军事力量打击游牧势力,难就难在找到游牧势力,真不是游牧势力正面交战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太强。
楼氏的私军数量滚雪球似得膨胀,认得路的向导越来越多,加上乌氏的势力范围就那么大,尤其乌氏是遭到突然的入侵,其实顺利才是应该的。
随着双方的接触,乌氏的人也慢慢了解到楼氏来自哪里,知晓乌氏乌氏在帮助义渠,明确知道楼氏为什么过来征讨。
不过,那些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事情是,楼氏表现并不残暴,他们会像林胡那样被楼氏融合。
生活在楼氏治下怎么样,自然有原本是林胡人现在成了晋人的人,给他们现身阐述过往和现在。
甭管乌氏的人能不能理解,楼令所说带他们拥抱文明,会随着时间流逝证明含金量在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