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展望未来
当然有另外一种可能,也就是东出的秦军来到渭水北岸,跑去义渠人那一边。
对楼氏来说,只要没有重新掌握秦军的动向,便是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楼小白听到自己的父亲讲出第三种可能,没有傻乎乎说秦国与义渠是敌人,哪有可能会结盟,之类的话。
出现了威胁更大的势力,两个原本互相为敌的势力也会放下仇恨,转而联合起来抵御威胁更大那个势力的入侵。
楼氏不止夺占了秦廷的秦地,同时也在入侵义渠,大可以让秦国和义渠玩一手冰释前嫌,联合起来抵抗来自楼氏的威胁。
其实,对于秦国或义渠来说,他们可没有将已经爆发或即将爆发的战争,单纯的认为只会对上楼氏。
不提楼令的权势,楼氏就是晋国的一员,真要到秦国和义渠有能力将楼氏驱逐的时候,晋国会坐视不管吗?
有了相关的例子了。
当初就是范氏率先东扩,无法吃独食拉国家下场,搞到赤狄一举失去大片的家园。
还有其它的例子。
比如郤克被鲁国招惹到,直接发动对鲁国的国战,晋国上下捏着鼻子认了下来。
卿大夫被招惹而发动国战这种事情在晋国非常普遍,只是通常没有攻城掠地,对方认错就很干脆的撤军了。
楼氏可不是到秦地过家家,发动对义渠的战争也是因为受到侵扰。
现在的晋国中军将是楼令,一旦楼氏真的无法独力支撑,一定会以国战的形式来解决。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的那一刻,楼令连邀请其他家族加入都不会,更加不会以国战的形式进行了。
邀请其他家族,能够少了分杯羹?
以国战的形式最终打赢?土地与缴获要合理的分配出去。
所以,邀请其他家族或是国战形式,等于是楼令让楼氏扩张失败,并且还主动引入了其他家族盘踞大河以西。
“如果秦军出现在楚地,会对占据楚地有多大的影响呢?”楼小白对楚地的格局不是那么了解。
楼令摇头说道:“真让秦军出现在楚地,他们跋涉数千里远程,楚国被我们打得那么惨,仅是秦军会合楚军就不容易,楚国现在也不好供应秦军的后勤。”
那是真的。
首先,秦军只能走小路去楚地,他们可能会先碰上巴军,两边打不打得起来不好说,秦军能够携带的辎重肯定不会太多。
再来的情况是,残存的楚国现在被晋国分割成了几个部分,楚国丢失了南阳盆地以及汉江平原,尤其是楚国剩下的有生力量几乎全集中在了大江以南。
在那种实际状况之下,秦军待在大江以北难有作为,乃至于很有可能在楚军北上之前被晋军所消灭。
楚国现在无力反扑,对他们来讲秦军的到来属于极其不合时宜。
真让楚国残存的主力北上,无法做到收拾山河光复失去,哪怕真的光复成功,下一波只会迎接晋国的再次打击。
山河破碎的楚国,他们还是没有那个实力扛住晋国的下一次征讨,大概率会让子庚等楚国高层选择待在大江以南不动弹。
“秦廷与楚国残余贵族联络不易,必定会存在信息延迟的情况。为父倒是很希望秦军能够南下!”楼令由衷地说道。
楼小白一想就明白:“南下的秦军别想再回去!”
可不是嘛?
只要秦军出现在楚地,他们到底没有在楚地被消灭,楼氏也会进行针对性的安排,不让那一支秦军有退回“冀”地的机会了。
那是秦军能够前往楚地,完全是楼氏的疏忽。楼氏有了第一次的疏忽,秦军撤离楚地肯定是想要返乡,楼氏明确知道秦军的归途,一定会千方百计拦截的啊。
秦军有可能南下吗?以楚国的重要性,可能性简直是太大了!
对被迫龟缩回祖地的秦国来说,只有楚国能够扛得住晋国,乃至于楚国持续给晋国压力,秦国才有重新东返的机会。
等于说,晋国的力量必须被楚国所吸引,要不然秦国别说东返收复失地,可能连待在祖地都没有安全可言。
在那种事实之下,秦廷无法也不会坐视楚国沉沦,得到楚国的求援,后牙根咬碎了都需要支援楚国。
因此,秦军东出去了楚地,可能性无限大。
“若是秦军南下,不超过三个月就会有消息传来。”楼令看到楼小白的脸色变化,提醒道:“秦军南下与支援义渠都只是还在假设。”
楼小白赶紧点头:“儿子不会放弃查找秦军的踪迹,防备秦军出现在义渠战场。”
就是那个道理。
直至秦军的踪迹被找到之前,属于什么都有可能,甚至可以是秦军虚晃一枪又跑回“冀”地去了。
对抗这种事情,历来就是有算谋胜,一点点小疏忽可能满盘皆输,多想一想再多作几套预备方案最为稳妥。
“只要……,能够将出来的秦军消灭,我们就抓住彻底消灭秦国的机会了。”楼小白说道。
楼令说道:“也可以将残存的秦人继续驱赶向西。”
让秦人成为开路先锋,楼氏再尾随向西扩张?这种策略在占领秦地之前,楼令已经有所设想。
既然秦廷愿意主动西迁,他们在面临灭亡危机的时候就会愿意继续搬迁,真的可以让楼氏拿他们当开路先锋使用。
西汉期间的汉帝国,其实也可以拿匈奴人当开路先锋使用,可惜的事情是汉帝国内部问题比较多,收服南匈奴之后,驱赶走另外的匈奴,没有继续向西扩张。
历朝历代都有类似的机会,尤其是汉唐两朝。
唐朝倒是有抓住机会,追着突厥人一直打到西亚,只是跟阿拉伯等势力碰撞之后,后勤线着实是长得夸张,无法继续向西推进了。
楼令觉得自己只是想要提前入侵西域,争取掌控下来就好,没有越过西域继续向西扩张的野心。
西域好不好拿?从西汉开拓到西域,历朝历代对西域的用兵规模以乾隆时期最为庞大,一段时间的驻军规模超过二十五万;汉唐在西域的驻军规模就没有超过两万。
说得是打下之后的驻军规模,不是攻打期间的用兵规模。
汉宣帝时期,派遣蒲类将军赵充国率十五万步骑及五万西域联军攻打匈奴,这是西汉对西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之一。
天宝年间,安西、北庭两都护府总驻军约四万四千人(正规军练二万四千和北庭两万),但实际控制西域时还整合了当地小国军队和羁縻政策,总动员兵力可能超过十万人。
当然了,每一段时期都有属于它的现实情况。
距离楼令最近的汉宣帝时期都相隔着将近六百年,距离唐玄宗就更加遥远了。
春秋时期,哪一个异邦都很弱小,最为强大的东胡只配去跟燕国玩耍,燕国都不用有晋国的军事实力,换成齐国会将东胡碾压得稀碎。
进入战国时期,赵国不止压着匈奴和月氏打,还抢夺了河套的控制权;秦国在一统之初,蒙恬率军北上重创匈奴,恢复了阴山以南的统治。
轮到进入西汉,起初新生的汉帝国被匈奴压得抬不起头,到汉武帝喊出“寇可往,我亦可往”之后,汉帝国直至汉宣帝年间才初步解决匈奴的祸患。
隋文帝时期,隋帝国全面压制突厥;唐初的突厥一支就可以逼迫李二凤签订“渭水之盟”,只是三五年后唐帝国全面反击,很快形成了对突厥的整体战略优势。
说那些,特指的是谁都在进步,互相的实力也不是一成不变。
西域那边的文明怎么产生,没有人去专门研究和总结,能够找到的痕迹就是西域是在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初期碰撞下,导致当地出现了次生文明。说难听点,也可以称为杂种文化。
听说过巴克特里亚这个国家名字的人可能不多,他们便是一个希腊化的国家,栖息在药杀水的上游。而药杀水从名字就能知道是哪一个来命名。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位处中亚,他们跟西域列国是邻居。
楼令可以笃定一点,既然诸夏周边的各个异邦那么落后,西域那一边不会高级到哪去,日后的西域扛不住汉帝国和唐帝国,对上挥师数万的楼氏一样不可能挡得住。
啊?
楼令竟然想着要挥师数万入侵西域???
需要知晓一件事情,匈奴跟西汉可以打那么久,西域这一片区域可谓是对匈奴功不可没。
简单来说就是,匈奴一直在吸西域的血,用来跟汉帝国打持久战。
固然是匈奴人打不过太会躲,可是西域真的就是一直在给匈奴输血,那一片区域好像穷困不到哪去。
匈奴可以吸血西域,楼氏不行吗?
所以,出动数万兵力征服西域,不会让楼氏亏了本。
楼令到今年四十四岁,仍处在壮年阶段,并且身体健康得很,再活三十年不成问题。
无论分封之后的楼令亲自就国,亦或是留在晋王室,一概不会妨碍到指挥楼氏西进。
到那个时候,取决于是西域好拿,还是川蜀好拿,到底向哪一边先动手,将两个区域纳入掌控之下都会是楼令有生之年要完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