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班师(第2页)
倒是象群在楚地各地还比较多,偶尔会发生象群入侵村庄的事情。
之所以是偶尔,成年大象的平均智商约是人类的四到八岁,它们已经懂得做风险评估。
真要是有象群频繁袭击人类的村庄,以为他们还能够在当地栖息吗?
即便是大象懂事,人类窥视它们的两根粗大牙,时不时都要猎杀上一些。
晋军攻克楚国都城之后,战利品里面就包括数百根的象牙,以及各种象牙制品。
可别以为北方的国君或诸侯不使用象牙制品,不止是有,并且很多传承了数百年之久。
“楚国水军没有被消灭,他们确实可以自由来往两岸。”士匄从楼令提到云梦泽,了解到当前的局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楼令说道:“下军将驻守汉江平原,要善加利用大江沿岸的烽火台。” 水军不占有,构建烽火台系统就变得相当重要。
这一套在三国时期就被蜀国所善用,只是关羽没防住吕蒙的白衣渡江。
当然不是只有吕蒙想到假扮商贾,其他想到的人不敢用那样的谋略而已。
而关羽没有提防吴军假扮商旅,涉及到了三国的贸易体系,不是全然没有防备,跟其他人一样,没想到有人敢那么玩。
打归打,买卖还得做,一旦有人假扮商旅攻城掠地,以后都会提防商旅,生意就要变得更难做,损失的是大家的利益,始作俑者不知道该被骂多少年了。
士匄看着城外的一棵巨型榕树,问道:“他们随时有可能反攻?”
这让楼令和郤至怎么回答?
残存的楚国势力要不要反扑,不是取决于驻守楚地的晋军数量,以及晋军有多么松懈吗?
士匄看到楼令和郤至一脸的无语,一阵“哈哈”大笑之后,说道:“匄自然不敢松懈。”
要是楚地在士匄手里丢掉,罢官去爵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范氏却要被所有晋人鄙视了。
“君上扶立了熊员,已经派人昭告诸侯。”士匄明白消息早就传到了楚地,一些事情不得不说:“怎么不安排在‘郢’让熊员登位呢?”
楼令笑呵呵地反问:“你觉得呢?”
士匄本来就有所猜想,跟着乐呵了起来。
想要让熊员的君位更合法统,的的确确是应该在“郢”登位才对。
可是,晋国要的是一个合乎法统却存在瑕疵的楚君员,为得就是让楚国贵族心有排斥,减少楚君员扭转局面的可能性。
这一次,士匄过来并没有带上楚君员本人,倒是带来了楚君员无奈之下认可的一些指令。那些指令当然是楚君员向楚国贵族发布,包括让楚地西北部的贵族跟晋军和平相处,吩咐子庚等候自己归国。
随行南下的人之中,少不了一些愿意跟晋国合作的楚国贵族,他们日后将担任什么样的角色,该做什么不用多说的吧?
楚人的确是比较顽强,但是一个群体里面怎么能够缺少了败类?
一百名被俘的楚国贵族之中,哪怕只有一个人愿意与晋国合作,一颗老鼠屎的出现就能坏了一锅粥。
其他原本不愿意跟晋国合作的楚国贵族,他们在看到有同阶层的人愿意与晋国合作,很快就会出现竞争意识,导致愿意配合晋国的人数增加。
想要搞定楚国的贵族不容易,搞定普通的楚人则是没有那么难。
楼令给了晋君周一个建议,从被俘的楚军之中进行挑选,选出至少三千人来组建仆从军,日后将他们安置分布到楚地执行治安战的任务。
组建仆从军啊?类似的事情在周武王时期就已经干过,后来周公旦接棒改变策略,随着“三监之乱”让组建起来的殷商仆从军灰飞烟灭了。
周公旦的形式作为,其实就教导了后人“彼之英雄,我之仇寇”的道理,只是当权阶级进行了封锁。
从楚国战俘挑人组建仆从军的计划还未实施,需要等楼令回国再实际操作了。
相关的计划已经传达给了各个卿大夫,他们可不是不学无术的人,立马就找到了相关的对照例子,意识到楚人仆从军的作用,怎么会进行反对呢。
至于说,楚人仆从军反水怎么办?那不是要等他们反水嘛。
没有发生之前就反对或质疑?他们太清楚楼令的威望,才不会自找不痛快。
“吴国那边,完全不用顾?”士匄问楼令这一句话,更多的是不想以后背锅。
楼令哪里不知道士匄的想法,说道:“一旦有紧急需要抉择的事宜,自然是在‘郢’坐镇的同僚当即拿决定。”
楚国的残存势力反扑,他们的首要目标肯定是将“郢”收复。
“郢”和吴地都离“新田”很遥远,最快也要一个月左右才将消息送到“新田”。
等“新田”得到消息拿出决议,又要派人向南边传达指示,结果就是至少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那可是足足两个月的时间,不知道多少事情发生变化,来自“新田”的指令恐怕不具备执行的条件。
士匄不太确定是不是掉进坑里,一想到自己只负责驻守一年,还有郤杨和智罃、士鲂留在楚地一块背锅,心里多少能够接受了。
智罃和士鲂的确不着急回国,他们主动请求留在楚地,专门负责迁徙楚人以及物资转运的事情。
他们怎么突然间那么勇于任事了呢?其实就是想要趁机捞更多的好处。
这个真没什么,乃至于晋君周都要公开表扬。
楼令、郤至后面在“郢”又待了几天,主要是士匄有什么疑惑可以找他们提问,及时得到解惑,省了自己慢慢去摸索。
后面,士匄邀请楼令、郤至与郤杨一块到处实地走动一下,方便亲眼看一看。
了解到相关的情况之余,士匄不得不承认这一次对楚国挺狠,能抓的楚人全部抓走,能搬的东西也没有留下多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士匄完全能够想象到楚人该有多么痛恨晋国,一旦楚人稍微喘过气来,又该是会想着怎么来报复晋国了。 “集中起来的粮食足够十五万大军吃上两年,备用的军械也可以武装近五万人。”楼令已经将储粮和武库地点都交代给了士匄:“这些物资主要是用来日后继续征讨楚国,能不调用的话,最好不要去动。”
信不信没有楼令的嘱托,会让士匄可劲去往自家扒拉?
士匄只知道自己还是有使用权,笑着答应了下来。
即将离开的楼令没有更多的事情交代,转而问道:“北境还好吧?”
这里的“北境”指的是晋国跟鲜虞的接壤区域。
不是轮到的话,士匄是真的不想来楚地坐镇。
范氏对鲜虞的作战关键期已经过去,只是不好说会不会被颠覆,宗主可以亲自盯着肯定更好。
士匄不想多说范氏跟鲜虞的情况,简单地讲了一些事情。
那行呗?
纯粹就是楼令作为中军将,需要帮出征在外的同僚盯着一些。
既然士匄不想楼令插手范氏与鲜虞的战事,那就不管了。
在士匄来“郢”的第十一天,楼令与郤至才率队离开,他们在“吕”会合了其他部队,随后启程北上。
“我们这一次不去‘洛邑’了吧?”郤至在进入郑地西部之后,进行了提问。
楼令纳闷地反问:“去‘洛邑’做什么?”
如果晋君周愿意马上取代周天子,不会发生晋君周先行回国的事情了。
他们来到郑地西部,到了“密”进行逗留。
这个“密”已经成了楼氏的封地之一,交给楼武充当自管城池。
所以,楼氏有了一个小宗密氏。
日后,楼司会得到“河阳”这一块封地,又会让楼氏增加一个小宗,不是称河氏便是阳氏,反正不会是河阳氏。
因为楼令写了《司马令》这一部着作,尤其是被列国拿去现学现用,不是楼令的子嗣里面有人成了司马氏,就会在后世让楼氏有一个司马氏的称谓。
一个家族,或同一个人,能够有多个“氏”的吗?
可千万别意外了啊!
先秦时期的一个人,他就是可以拥有多个氏。可以是封地、官职、居住地等等。怎么去称呼,取决于这个人用哪个氏期间,干出了多大的事情。
范氏就是例子,他们明明是范氏,族人却用“士”来当前缀(氏),根由就是他们的祖宗当“士师”起家,历代宗族也干了不少立法的大事。
楼令担任过司马一职,在担任司马期间写了《司马令》这一部很有影响力的着作,一定会有后世的人用司马来称呼。
出征班师的大军进入周王室的地盘,楼令肯定不会邀请周天子来检阅。
在晋军途经期间,周王室的君臣可被吓得不轻,生怕驻扎在“洛邑”的晋军冲进宫城将周天子捉拿起来。
等晋军从“孟津”去了大河北岸,周天子很庆幸还在继续坐在天子宝座之上。
有那么一点,周王室的君臣十分清楚,他们判断距离晋国公室干取而代之的时间不会太久了。
喜欢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请大家收藏:()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