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家族之间正确的相处模式
因为各个卿位家族在现下绝对不想到汉江平原找罪受,所以他们才需要进行商量。 要商量的不是哪一个或多个卿位家族一块守住汉江平原,其实是将哪些人拉过来填坑。
这项议题本来就该商议,奈何晋君周过来了。
当着国君的面商议让哪一些家族过来填坑?他们还不到这等嚣张的程度。
“看来看去,只有魏氏合适过来当主心骨。”邯郸旃率先说道。
是吗?
看着的确是。
楼令很想魏氏搬离故土,好给楼氏让开东出的通道,只是没了魏氏还有郤氏、中行氏,商於之地落到智氏名下又增加一个智氏。
如果想要制约住魏氏,其实最好还是在眼皮子底下,一旦他们迁徙到汉江平原,可能就要任凭发展了。
楼氏跟魏氏无冤无仇,双方一度关系还挺好,约定一起对卿位发起冲击。
出于楼令的各种努力以及抓住机会,楼氏率先获得卿位。
等楼令成为卿大夫,楼氏的发展越发一骑绝尘,跟不上的魏氏渐渐失去跟楼氏合作的基础了。
很现实的。
楼令对卿位发起冲刺,肯定要抓住每一分助力,当时的郤氏也不是助力,相反郤氏是阻力之一,哪能不让楼氏与魏氏抱团呢。
至于后面魏氏选择独走?又不是楼令辜负了他们,单纯就是魏氏以为找到更好的大腿,自主去当了晋君周的刀。
人活着就要面临各种选择,每一个人都要面对选择的命运,对于家族来说也是一样。
再来论,楼令固然是盯上了魏氏的封地,可他自从跟魏氏停止合作,并未刻意进行针对吧?
魏氏当然没有将楼氏视为敌人。
所以,他们单纯就是分道扬镳了而已。
汉江平原的的确确是一个好地方,魏氏一直以来就是缺少机会,他们背靠晋国有很大可能性在当地安家落户,能够将脚跟在汉江平原立住,还不能发展起来吗?
邯郸旃提议让魏氏迁徙过来,算是公私兼顾。
可是,邯郸旃只着力于眼下,认定迁徙后的魏氏无法再冲击卿位,没有思考更久远的以后。
决定迁徙的魏氏,他们到了新地方倒不至于需要从零开始发展,只是短期内会出现实力受损的情况。
邯郸旃要的就是魏氏短期内无力冲刺卿位,起码邯郸氏就不用时时刻刻面临着冲击。
邯郸旃可是亲自来楚地征战了。
经过这一次的征战,邯郸旃发现楚军未必多么能打,想要统治楚人的难度却很高。
魏氏到时候迁徙过来,要面对楚人一再的袭扰,短时间内不可能安心发展,不就给了邯郸氏后来居上的机会了吗?
至于说魏氏到汉江平原发展起来?那应该是很久以后才能够看到的结果了。
“君上会同意吗?”士鲂补了一句:“或者说,魏氏能同意吗?”
郤武子担任中军将的时候,保持了对晋君周基本的尊重。
等楼令来担任中军将,原本的尊重上给予了更多的权利。
在晋国这一边,卿大夫逐渐蚕食国君的权力,到他们这一代已经耗时将近七十年,才形成卿大夫位比诸侯的格局。
七十年?在春秋时代的平均寿命不到二十五岁,也就是约等于耗了将近三代人。
当然有卿大夫不理解,乃至于认为楼令当了阶级的叛徒,问题是他们不敢跟楼令硬刚,只能是时不时隐晦地劝一劝。
直至楼令提出取周王室而代之的计划,一众卿大夫才自认为明白楼令为什么要那样做。
晋国之君成了晋天子,会有新一轮的分封。
想要晋国之君有更大的配合度,确确实实是应该给予更多的动力,不是吗?
他们一直在盯着楼令,发现楼令掌握好一个度,没有采取激烈的手段。
随着楚国再一次被打趴下,无疑是距离晋国公室取代周王室更近了一步。
眼见着取代周王室的计划已经可以实施,他们自然不想节外生枝。
真正能够决定的楼令,他一表态就是成为定局,总是要给其他卿大夫畅所欲言的机会,肯定不会立刻做出表态了。
魏氏会不会同意?这一点很难说。
他们就是碍于魏氏的实力摆在那里,不好进行强迫,给予了选择的权利。
要不然的话,看见他们给其他中小家族选择的权利了吗?
郤至笑呵呵地说道:“魏氏会同意的。”
同样在场的郤杨挑了挑眉头,不太理解自己这叔父为什么要插一脚。
可以将郤至那一句话当作,一旦魏氏不同意,郤氏会让魏氏同意。
因为魏氏挂钩过又脱离的关系,导致没有卿位家族将魏氏视为自己人。
中行吴、智罃、士鲂看到郤氏叔侄那样,有所触动也不会是顾及魏氏的死活,会阻止的事情是郤氏因此获利。
他们不免就要看向楼令,试图从楼令的表情来看出一些什么端倪。
楼令已经养成脸上极少有表情的习惯。
并不是楼令喜欢面无表情,他跟每一个像是在故作威严的上位者一样,明白不能被轻易读懂想法而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郤氏对魏氏的感观非常一般,不会刻意进行针对,只是有了落井下石的机会也不会凭白错过。 只是,郤至那样有另外的理由,明白示意等一下会跟郤杨讲清楚。
中行吴可不会放心智罃。
郤杨不一样,他以前跟郤至的关系就很亲密,并且刚刚担任郤氏宗主时间不长。
掌权的时间不久?意味着还不会真正掌权。
任何人只要掌权的时间一久,一定会养成抓权以及猜忌的性格。可以说很难有意外。
“本土勾选一些,郑地勾选一些,再从鲁地勾选一些?”中行吴当然察觉到了异常,只是不会表现出来。
为什么要表现出来?中行吴只是察觉到有异常,没有搞清楚什么状况,肯定是假装不知道,再赶紧了解有什么是自己不知道,随后看是需不需要方便或能不能插一脚了。
郤至也不避人凑到郤杨耳边嘀咕起来。
郤杨一边听,时不时再看楼令一眼,搞得其他人一再在三人之间来回侧目。
楼令对郤至跟郤杨当众“密谋”的行为多少还是会有些傻眼,尤其是能够猜到郤至在跟郤杨说什么。
没其它别的,事关楼氏与郤氏的交易而已。
智罃和士鲂控制不住也凑到了一块。
他俩要搬家到楚地,有魏氏能够在前面顶着,于智氏和彘氏都是好事。
只是呢,智罃和士鲂都明白一个道理,很多事情起初看着好像挺不错,不用多久却要显示更大的弊端了。
因此,智罃和士鲂需要紧急商议,包括真让魏氏过来该怎么进行制衡。
明明在制定国策,掌权的卿大夫却有几百个心眼,瞅着就是一群魑魅魍魉?
这样其实就对了。
越是制定重要的国策,一定事关利益的分配,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才算正常。
真要有人表现得大公无私?其他参与者只会更加警惕。
会不会有真正大公无私的人?那肯定有。只是……,这样的人在数量上注定会非常少。
中行吴很想趁机跟楼令蛐蛐几句,奈何互相之间的座位有点远。
作为会议的召起人和主持者,楼令完全没有制止他们的意思。
说出来可能会显得搞笑,可是像他们这种地位的人当众密谋,才是对彼此之间的尊重。
他们是在算计魏氏吧?
可是,难道不是魏氏也得到了机会吗?
要是魏氏举族迁徙到汉江平原,有魏氏二十多万人口,能够填满汉江平原了。
很现实的情况是,魏氏愿意迁徙,有再大的决心,他们不可能一次全部迁徙过来,起初必然会在晋地留有退路。
这是自然。
越是家大业大就越赌不起。
有了家业仍然敢赌,讲事实就是很有魄力了。
楼令假设魏颗愿意带着魏氏迁徙到楚地,可不光以地置地那么简单,一定会有其它的条件。
毕竟,魏氏愿意迁徙就是放弃祖业。
那可是放弃祖业,炎黄苗裔都清楚要有多大的勇气。
卿大夫们再是霸道,的确不能一开始就逼迫魏氏全部迁徙到楚地。他们真要那么干,可能激起魏氏的反抗,也会让其他家族产生极大的恐惧感。
几个卿位家族确实已经跟其他家族在实力上形成断档,可并非所有事情都是看实力。
拿楼令觉得智罃很烦都要忍耐来说事。
楼令要是真的对智罃完全不管不顾,家宅还能安宁吗?
同在晋国吃了那么久大锅饭的贵族,不说互相进行联姻,很多家族有着亲戚的关系。
单独一家对一家会很好办。
涉及到太多的家族,总是要讲点人情世故,一点人情世故都不讲要把自己搞成孤家寡人了。
而人作为群居生物,历来最痛恨以及排斥背叛。
所以了,卿位家族是很强大没有错,不能因为强大就为所欲为,一样要顾及人情世故,真无法随便划拉一份名单,强制那些家族进行迁徙。
士鲂低声说道:“郑地和鲁地肯定是要迁徙。”
“总之会比从本土迁徙家族更加简单。”中行吴说得也是人情世故的一部分。
他们到现在都没有将郑地的贵族当作自己人,更不会在乎鲁人会是什么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