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总督 作品

第13章 朱老四换位思考,小朱瞻基骑大马(第2页)

  除了不想浪费他的才能之外,还有就是想让老朱家重亲情这个优点传下去。

  同时,也是让朱棣给朱高煦做个榜样。

  万一两兄弟今后真的因为皇位闹出矛盾,也能念及亲情,不下死手。

  …

  削藩一事在朱棣手上变的如此简单,诸王的兵权就这样给收了回来。

  除了宁王朱权。

  其实诸王也知道,朱权能有这待遇,主要还是人家投资的早。

  锦上添花,可比不上雪中送炭。

  杨轩知道朱棣的处理结果后,只是微微一笑。

  接下来的日子很是平静,朝局已经稳定了下来。

  去年的秋粮丰收,让朝廷回了一大口血。

  自洪武二十年杨轩培育优良粮种取得效果后,老朱在这方面就没少投资。

  后来又加强对肥料的研究。

  十多年下来,也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

  不然,洪武朝后期,老朱对外动兵好几次,还怎么给朱允炆留下丰厚的遗产。

  可惜,一场靖难之役,全给败光了。

  甚至大明朝的经济,也遭受到了不小的破坏。

  朱棣登基之后,只能收拾烂摊子,对外,也只能暂时采取防守策略。

  毕竟现在的国情根本不支持。

  好在,这一年多来,民生,经济,恢复的都很快。

  如今的大明,粮食产量比历史上更多,极大的改善了大明的财政情况。

  受灾地区,也能得到朝廷很好的赈灾。

  此外,对于运河,朱棣也准备派人着手疏通。

  因为他若要北征的话,那么粮草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毕竟,他是要从京城发兵的,走上千里才能到北平。

  这从陆地上运粮的消耗太大了。

  走水路,更快,也能节省消耗。

  所以,这运河对于朱棣来说,是必须疏通的。

  正好,夏粮已经收获,朱棣便拨了一些款子去疏通运河。

  同时,对于京营,朱棣也进行了整编改制。

  主要改编为了三大营。

  分别为神机营,三千营,五军营。

  神机营的装备主要以火器为主,人数只有数千,另还配了一千骑兵。

  三千营,是以三千蒙古骑兵为骨干组建的骑兵部队,人数远远不止三千。

  至于五军营,则是由精锐骑兵,步军组成的野战军,是明军王牌中的王牌。

  其统帅就是手下大将,张玉。

  由于历史上的东昌之战并没有发生,所以张玉也没有战死。

  而三千营这支骑兵部队,朱棣一分为二,分别由宁王朱权和汉王朱高煦统帅。

  他给了朱权兵权,但也用自己的儿子去牵着,平衡。

  毕竟,这个时代,骑兵的战斗力,那可是众所周知的。

  就在这一系列事情中,时间一晃,便来到了永乐二年。

  开春之后,举行了永乐朝第一次科举。

  朱棣按照老朱最后定下的科举政策,每个省份都有学子录取,以平衡南北。

  此次科举,总共录取了数百人,填补了不少各部门不少空缺。

  毕竟,洪武朝老朱最后杀的人头滚滚,很多部门都缺人。

  尽管朱允炆登基后,在建文二年也举行科举,填补了不少空缺。

  但靖难之役下来,也死了不少。

  最后朱棣入主京城,也清算了一批人。

  这也导致了各部门都有缺人的情况。

  此次科举,录取这么多人,就是为了缓解这一情况。

  随着各部门都补充了人手,杨轩也终于能喘口气了。

  不用再像牲口一样,天天上班。

  此外,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他也发现了一些人才。

  比如夏原吉,难得的经济人才。

  现在已经是户部左侍郎了,不过由于资历问题,还无法胜任尚书之职。

  毕竟,他现在才三十多,连四十都不到。

  当然,还有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人。

  在政务上,是一把好手。

  杨轩借用朱高炽之手,将他们调入了内阁。

  协助处理朝政。

  这两年时间,太子党的人数,也多了起来,质量也不错。

  另外,朱高炽在朝政上,也是越来越得心应手。

  他的天赋点并不在军事上,而是在内政上。

  从短短两年时间,杨轩把内阁交给了朱高炽统领,就能看出。

  当然,这也不能说朱高炽的军事能力不行,只是相比于军事,内政更为突出。

  …

  这人一闲啊,就想到处溜达溜达。

  这不,杨轩溜达着,就到了御书房。

  还没进去,就听到了里面传出的声音。

  “驾!驾!”这明显是一个小孩的声音。

  杨轩不用猜也知道,这孩子正是朱棣的好圣孙,朱瞻基。

  现在,国家方面,朱棣只掌控大方向,具体事情怎么处理,他就交给了太子朱高炽。

  虽说他心里更喜欢老二朱高煦,但大儿子可是他老爹朱元璋的好圣孙。

  没办法,他也只能多多培养,多多放权。

  “呦,你们爷孙玩着呢?”杨轩毫无阻拦的进入了御书房。

  他有特权,可以自由出入皇宫,当然,这要除了后宫。

  入眼就看到朱棣趴在地上,驮着自己的好圣孙朱瞻基玩骑大马。

  “驾,驾,快点快点!”

  小朱瞻基一边吆喝,一边喊道。

  朱棣则是笑呵呵的在地上爬了一个圈。

  听到杨轩的声音,朱棣抬起头。

  骑在他背上的小朱瞻基也面露喜色,当即从朱棣的背上下来,迈着小短腿,跑向杨轩。

  “师叔祖。”

  他是跟着自己父亲叫的。

  他爹叫杨轩师叔,他就叫师叔祖。

  其实不管叫姑爷爷,还是师叔祖,杨轩都不在意。

  “唉,小瞻基,想不想师叔祖啊?”杨轩蹲下身子,顺势将其抱起。

  捏了捏其肉肉的脸蛋,笑着问道。

  “想。”小朱瞻基回答。

  “哈哈,有时间就让你皇奶奶或者你娘,带你去师叔祖那里玩。”

  “你姑奶奶也想你。”杨轩道。

  “好。”小朱瞻基回答的很干脆,甚是讨喜。

  “你这家伙,怎么跑这儿来了?”朱棣从地上起来,看向杨轩问道。

  “闲来无事,溜达溜达。”杨轩道。

  “这样啊,那我给你找点活儿干吧。”看着大孙子在杨轩怀里开心的样子,朱棣心里有些酸,便道。

  “你就是见不得我闲下来。”

  “过去两年,我可没少给你干活儿。”

  “这次说什么也不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