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肥肥 作品

第639章汽车用钢板(第2页)

  而高质量的汽车目前普遍采用镀锌钢板,目前国内还没有企业能生产高质量的镀锌钢板。

  在连续走访了热轧厂和冷轧厂,测试了几种钢材之后,辛浩很失望。

  革钢生产的钢材照比进口的质量上差了一大截,根本不能用在四圈轿车上。

  辛浩觉得很失望,当天晚上喝了一点酒,他请李振山到他的房间里坐一下,语重心长的对他说:“李总,你不知道我此时的心情,想不到咱们偌大诺一个国家竟然生产不出高质量的汽车用钢板,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汽车用钢板,我看着心疼啊!”

  李振山有些惭愧,“辛总,革钢设备老旧,人员素质不高,虽然产量还可以,但只能生产低端产品,这是我的责任。”

  辛浩叹了口气,“李总,你不用自责,原因我清楚,咱们国家耽误太多时间了。”

  “辛总,你具体给我讲讲,国内汽车钢板与国际水平存在多大差距?”此时的李振山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建设国内第一家汽车用钢板工厂。

  “差距主要还是在技术和质量上,汽车用钢板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车身防锈能力,因此需要大量采用镀锌或者双面镀锌的冷轧板,但是目前国内能够生产这种钢板的钢铁企业还没有。”辛浩遗憾的摇摇头。

  “辛总,给我点时间。”李振山的目光从未有过的坚定。

  辛浩走后,李振山马上召集革钢内部的高级技术人才开了一个会,目标就是一个,成立攻关小组,一定要把汽车用钢板这道难题啃下来。

  可是凡事是要讲究科学规律的,不是仅凭一腔热血就能办成的。

  会议开了三天,在座的几位钢铁专家都表示他们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而且革钢也没有相应的生产设备。

  到最后,革钢的总工程师谢成望向李振山建议,“李总,目前世界上汽车工业最发达的无非是那几个国家,北美的花旗国,亚洲的东桑国,欧洲的德意志,我建议咱们组建一支专家团队,去国外学习取经,引进一条先进的生产线。”

  这个建议被李振山采纳了,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把地点定在了欧洲的德意志,一是因为那里的汽车工业发达,二是德意志和神州的关系不错。

  说干就干,一周后,一支由十人组成的革钢专家团队乘飞机飞往德意志。

  这个团队由李振山亲自带领。成员有总工程师谢成望,国贸公司总经理白曙光,设备处处长李万年,副处长沈飞越,冷轧厂和热轧厂的总工程师都在其中,还有两名德语翻译,林致远是被李振山亲自点的名加入的这个团队。

  李振山的想法很简单,林致远脑瓜活,办法多,带他出去转转,说不定他又会想出什么金点子,帮自己解决这个难题。

  难题其实只有一个,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