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4章 南郊徒步景区命案
“就在这。”郑宝海的声音突然哑了,他抬起戴镣铐的手,比画着钢管挥舞的弧度,“他转过身来抓我的时候,我顺手抄起后备箱的钢管,照着他腿上砸了一下——他右腿有旧伤,我知道那里不经打。”这段供述与法医报告完全吻合:孙强的右股骨内固定钢板有新鲜断裂痕迹,骨折线与钢管的直径吻合,属于外力击打导致的二次损伤。
李娜娜突然指向树林边缘的拖痕,那里的草茎倒伏方向呈直线延伸,与停车场的拖拽痕迹形成90度夹角。“他倒下后还在骂,说要去告我们,”她的指甲掐进掌心,血珠滴在草叶上,“郑宝海就把钢管换到左手,从后面砸了他的头……我看见血从他左耳流出来,跟法医说的那个小缺口位置一模一样。”技术人员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拖痕长度,32米的距离刚好与孙强尸体背部擦挫伤的分布范围吻合,证实了拖拽过程中造成的生前损伤。
面包车旁的勘查已经持续了半小时,郑宝海被带到车门边时,身体突然瘫软。“用钢管撬的这里,”他指着车门锁芯下方的凹陷,“第一次没撬开,换了个角度才弄开,角度大概37度。”技术人员立刻用角度尺测量,37.2度的数值与之前的勘查报告分毫不差,凹陷处的金属屑光谱分析显示,与郑宝海工具箱里的钢管成分完全一致。
“抬尸体的时候,他的右肘卡在车门缝里,”李娜娜突然哭出声,视线落在面包车右肘高度的纤维残留上,“我使劲拽他的胳膊,布片勾在铁皮上撕破了——就是你们找到的那块带红布条的深蓝色碎片。”法医曾记录孙强右肘有陈旧性补丁,纤维检测证实与李娜娜描述的红布条材质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她的供述。
郑宝海在废料堆旁停下,指着一根锈蚀的钢管——正是当初被他扔进废品站,后来被警方打捞上来的凶器。“砸完头就把钢管扔这了,”他的手指在钢管表面划过,“当时上面全是血,我用树叶擦了半天,没想到还是留下了。”技术人员用紫外线灯照射,钢管表面显露出的潜血痕迹,经dnA检测与孙强的基因分型完全匹配,且擦拭痕迹的方向与郑宝海描述的“从左到右”一致。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这辆面包车抛尸时,李娜娜的目光飘向停车场深处的监控死角。“我以前跟孙强来过这里收废品,知道这辆车没人管,”她的声音带着悔恨,“车后座的脚垫是破的,我们抬他进去时,他的头发缠在了弹簧上——你们后来是不是找到了几根黑发?”法医报告中确实提到孙强的头发样本里混有面包车座椅的纤维,这一细节成为供述与证据的关键衔接点。
最后的指认地点在河沟边,孙强的朗逸车还半浸在水里。郑宝海看着车牌被水泡得发白的“735”,突然剧烈咳嗽:“把他推进去的时候,右前轮卡在石头上,我用钢管撬了三下才下去,”他指着车底的划痕,“第三下太用力,钢管磕在保险杠上,掉了块漆——你们检测的蓝色油漆微粒,就是这么来的。”这与车辆勘查报告中“右前保险杠有三处钝器撞击痕,油漆脱落处含铁锈成分”的记录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