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竞赛与高考的故事(今天晚上有事,提前发)
“这题目出的,真不简单啊。”
拿到试卷后,徐川盯着第一道几何大题看了足足五分钟,才发出一声感叹。
一道平面几何题,几乎将欧几里得几何中的五条公理和五条公设都应用进去了,可以说将平坦空间的几何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最关键的是,这道题几乎封锁了大部分大学数学会学习的几何知识,无论是高斯小王子的新几何理论,还是波尔约大神的绝对几何和非欧几何都难以应用到这道题目上。
出这道题目的教授,在几何上的成就绝对不会低。
国内的数学家,在几何上成就较高的屈指可数,徐川想了想,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丘老和陈老身了。
不过是这两位大佬出题的概率几乎为零。
丘佬虽然在几何上的造诣很高,现在也在国内,但他的几何成就主要在微分几何上,在平面几何上的造诣并不算顶尖。
而且这位大佬年纪较大,恐怕对于高中大学阶段的几何知识记的也不是那么清晰了。
至于陈老,已经在十年前仙逝了,他出题就更不可能了。
不过这又让徐川想到了国内的另外一个人,陈老的关门弟子‘张伟平’张院士。
这位大佬在08年的时候荣获了科学院院士的荣耀,如今也正值壮年,再加上是陈老的关门弟子,顺理成章的在几何这条数学道路上走了下去,可以说在平面几何上的造诣相当高。
如果是他出题的话,的确能做到这一步。
.....
事实上,徐川推测的的确没错,今年的i
而这三条辅助线都相当隐秘,其中有一条更是夹在两圆相切的位置,要找到这条辅助线,难度相当大。
感叹了一声,徐川拿起量角器在几何图上一比划,确定和自己推测中角度无误后,开始在考题上画辅助线。
这次题目的几何图形太复杂,他就懒得将其复制到草稿纸上了。
其实在几何题目中,有一个相当简便的方法可以确定所求的数值和角度。
那就是返璞归真,直接拿量角器进行测量,不过仅对平面几何有用。
这种方法能解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几何题。
当然,它也仅仅只是能给你个答案,推导证明过程还是需要你自己的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