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农部
压水井的出现,将极大的改善百姓的生活水平,百姓将不用往返取水地,而且地下水相对于地表水更加的干净。 朱标十分重视这个东西的推广,将这个东西的制作方法,教给了各地官员。
从而形成了一些专门打水井的铁匠,专门打井的队伍,滋生了新行业。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朱标新增了官员政绩考核标准,将粮食生产,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水利工程作为重要考核标准。
另外,新增部门,农部。成为了继宝司之后的又一个六部级部门。
其核心职能围绕着农业生产全链条展开,填补了原有行政体系中,农业管理分散化的空白。
具体有,农桑生产统筹,制定全国农产品的生产规划,比如种多少棉花、种多少小麦,其中的比例是什么样子,还承担着推广高产作物,农具的改良等。
还有就是统计天下耕地,区分官田、民田。荒田,核查它们的数量,并制定垦荒的计划。
另外还承担着水利设施的建设,这原本是工部的活,现在归农部了。还有粮食的仓储与安全问题,与户部协同核定农税标准,还有各种灾害防治的工作。
总之,农部的职责范围十分广,任务也十分重,更加侧重于务实,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延缓土地吞并问题。
农部的组织架构和六部差不多,核心领导层设农部尚书一人,农部左右侍郎各一人,
下设农桑、田土、水利、仓储、赋役、灾防、副业、教考八司,每司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主事若干。
另外地方上,还在各省设‘农政参政’(从三品),协调一省的农事;府设‘农政同知’(正五品);县设‘农官’(从七品),由县令兼任,或另设。
这样就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农政网络,将大大的促进农业的发展。
至于朱雄英设立的农研院,已成为了农部的下属机构,虽然仅仅只是一个五品部门,但却是直接归农部尚书调度,在部门中的优先级也很高,属于是官小权大了。
至于农部尚书,朱标选用了一个叫做严震直的人,做试尚书,这人原本仅仅只是一个郎中,让他做农部尚书,这简直是连升了好几级,跟坐火箭一样。
之所以选用这个人,是因为这个人是一个实打实的实干派,这人原本只是一个粮长,后来被朱元璋赏识,调到了六部之中做官,没想到这官越做越好。
说他是实干派,是因为这人十分懂得水利工程还有钱粮调配,将他安在这个位置,目前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朱雄英将一批小型蒸汽抽水机,交付给了严震直,让其根据需求来调配。另外还让流金城配合农部,如果有地方需要特殊的农用设施,流金城负责制造。
在新部门的运作下,各种新作物都派发了下去,黑麦等耐寒耐旱的作物,也在辽东,漠南地区种植,并配发了打井的设备和抽水设备。并且推广温室暖棚技术。
以后庄稼成熟之后,将极大的缓解北部物资不足,花费很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