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仇恨的种子(第2页)
一番话说的朱雄英哑口无言,只能参与进去。
目前朝廷的工作重心都是集中在民生这一块,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人口,毕竟人口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没有足够的人口,往后很多事情都干不了。
那如何才能让大明的百姓能多生娃娃呢?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有户部官员提出,可以发放生育补贴,生一个孩子,国家给予相应的奖励。
却遭到了其他官员的反对,倒不是目前大明拿不出钱来,而是这种方式十分片面。
人口增长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生存问题,老百姓连自己都吃不饱饭的时候,你让他多生几个孩子,那不是强人所难吗?
而且孩子又不是生下来就不用管了,还得需要至少十年的养育,那这十年,孩子不能只吃空气吧,那地里粮食不够吃怎么办!
所以,生育补贴可以做,但不是单一的做。当务之急,还是要增加粮食产量,提高老百姓的财物。
这在当前的大明,就是涉及粮食生产这一块儿了。
他们父子将这一块儿分成了四个方面,分别为良种、水源、耕种和劳力。
总体的计划安排是这样的,推广红薯等美洲作物,填补贫瘠土壤和轮作中间的空白,这样粮食多产多种。
以前贫瘠的山地,那就种耐贫瘠的作物。旱地种植耐旱的作物,以前一年一熟的地方,现在可以种植快速成熟的土豆,从而达到多收粮食的目的。
另外水源方面,这是一个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前元末期,军阀混战,大量的水利设施被破坏。
堤坝失修,河道淤塞,灌溉渠网被废弃成为普遍现象。
大明建国之后,虽然急于恢复农业,可这些水利设施重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彼时百废待兴,短期内根本没办法完成修缮重建,更别提更进一步了。
这也是为什么几年前,华北地区经常闹天灾的原因了,蓄水储水功能很差,稍有天灾老百姓就遭不住。
经过二十多年的修缮重建,也就恢复到了前宋时期的六成左右。
别觉得这个进度很慢,实际上这个进度已经十分快了,大宋虽然对外战争十分拉胯,可文治成绩可不差,巅峰时期的人口能达到一亿两千万左右,足足是目前大明人口的一倍。
能在这时候恢复六成的水利设施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接下来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让其他四成的水利设施也恢复,并且制造更多的水利设施。
至于耕种方面,那就是普及耕种知识,将农学院研究出的新作物的知识,推广下去,另外收集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并在全国各地推广。
从种地水平上来提高粮食产量。
还有生产工具,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种植速度。
以上这三个方面其实都很好搞,大明不缺水利人才,也不缺种地的人才,但是大明好像并没有这么多的人。
喜欢大明:我朱雄英来了请大家收藏:()大明:我朱雄英来了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