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己 作品

第250章 扬名

“江南茶商陈老板豪掷纹银五千两,为‘鹤鸣楼’苏颜玉姑娘压船——”

“南京户部尚书家程三公子,打赏一斤重金佛一尊,为‘柳翠楼’莫晓晓姑娘压船——”

“‘海沙帮’上官帮主,奉上南海夜明珠一枚,为‘清江楼’芙蓉姑娘压船——”

“‘五城兵马司’张指挥使大人,献上赤金元宝百枚,为‘醉仙楼’琳琅姑娘压船——”

......

四位姑娘依次登场献艺之后,接下来就到了一众拥趸抛金撒银的时刻,而那四位姑娘已经按照既定的位置就座,每人面前都有一艘专供承接“心意”的“四不像”。

此时,开场那位张姓嬷嬷又登场了,一边还有数位小厮跑前跑后向她传递着纸条,纸条之上的内容也被张嬷嬷一一大声地念了出来。

当然了,但凡被张嬷嬷念到的人名和“心意”,都算是能够排得上号的,其他那些“心意”不够的自然就没有这个扬名的机会了。

事实上,更有不少人将身上所带的银两、玉佩等物件,直接抛向了四位姑娘面前的“四不像”。

美色当前,酒精上头,哪里还去讲究什么颜面和斯文?

“嘿嘿,威哥,钱多人傻的还真不少啊!你说,待会儿咱们偷偷潜入河底去,是不是还能打捞起不少好东西呢?”

擎云上了二楼,又是吃酒又是比斗的,而王威等四人则被那位柳嬷嬷留在了一楼。

好在一楼更加热闹,足足摆了四桌,每一桌都有三两名美艳的女子伺候着,王威他们这桌也不例外。

被自家云师兄如此“嫌弃”地抛在了一楼,这哥四个也不好多说什么,既来之则安之,不就是坐坐画舫、喝喝花酒吗?

“咯咯咯,这位大爷有所不知,这片水域的下方,早已被人提前拉好了纱兜,即便如簪子、耳环类的较小之物,亦不会沉入河底的。”

说话的乃是正在给李猛倒酒的一位女子,明眸皓齿、语笑嫣然,看模样绝对不会超过二十岁,却已经是“见多识广”之辈了。

“是吗?可惜、可惜了......”

李猛紧靠着船帮,探探身就能看到水面,只是此时天色已晚,即便秦淮河上灯火通明,河水终究还是一汪墨绿。

“各位大爷,目前排名前二者乃是来自于‘鹤鸣楼’的苏颜玉姑娘,和来自于‘醉仙楼’的琳琅姑娘。”

“二位姑娘收到的‘心意’相差仿佛,不知道还有没有献‘心意’的?最后一炷香的时间了——”

不说像李猛这样没见过世面的小白们各自臆想,楼船之上那位张姓嬷嬷的嗓音,都已经从“美声”喊成了“通俗”。

果然,在苏颜玉和琳琅两位姑娘面前的“四不像”上,此时已经堆满了各种值钱的礼物,尤以金银为多。

张嬷嬷显然是善于挑事之人,她已经连续播报了小半个时辰,恐怕她自己都不清楚到底何人收到的“心意”最多吧?

“白先生,咱们是不是也该出手了?——”

在众人纷纷抛金撒银、抢阳斗胜的时候,擎云所在的二楼却静悄悄的,就算那位从调息之中缓过来的老乞丐,此时也抻着脖子向对面的楼船上张望着。

“云道长,那二女,‘鹤鸣楼’的苏颜玉和‘醉仙楼’的琳琅,不知云道长属意何人?”

好嘛,一旁的柳如烟躬身向坐在主位的白先生请示,而白先生还真就将选择权交给了擎云?

“呵呵,白先生莫非是来真的吗?如果贫道说自己属意‘鹤鸣楼’那位苏颜玉,难道白先生就要放弃琳琅姑娘了吗?”

到了这个时候,擎云算是看出来了,自己这几日在南京城的行踪应当是被人给盯上了。

一年一度的花魁大赛是真,可方才被柳如烟不经意间推荐的那位琳琅姑娘,恐怕就是事先安排好的吧?

“咯咯咯,原来云道长喜欢那种大家闺秀出身的啊?苏颜玉之父曾经担任过南京的礼部员外郎,她本人从小就是远近闻名的才女。”

“若是云道长真的看上了苏颜玉,那就更简单了,白先生或许还能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面对擎云的冷嘲热讽,柳如烟自是不敢接茬,而白先生却端坐不语,自有一旁的“黑寡妇”挺身而出。

按照今夜选花魁的规则,先是在登场献艺的四女之中排序,“心意”最高的那位即为今夜的花魁得主。

然后,再从花魁得主的一众拥趸之中,筛选出今夜花魁的入幕之宾,无他,自然也是价高者居之。

按照现在的排名,“鹤鸣楼”的苏颜玉和“醉仙楼”的琳琅姑娘不分伯仲,若是白先生在此刻出手,绝对有鼎定乾坤的实力。

可是,苏颜玉那边“心意”贡献最多的乃是江南的一位富商,而琳琅姑娘这边就有些麻烦了。

那位南京城的“五城兵马司”张指挥使,居然已经先后出手了四次,稳稳地坐在了“榜一大哥”的位置上。

一边是富商,一边是“五城兵马司”的指挥使大人,任谁都能分别出哪一个更好应付一些。

当然了,无论选择了哪一方献“心意”,最终都会得罪那位指挥使大人的,因为貌似这边给擎云预定的是最终的花魁。

“哦,这么说,白先生是在忌惮‘五城兵马司’那位指挥使大人吗?那就好办了,贫道心意已决,就选琳琅姑娘了——”

在擎云目力所及的东侧七八丈处,同样有一艘规模仿佛的画舫,只是那艘画舫同周围那些画舫相比,显得多多少少有些格格不入。

别的画舫都是张灯结彩、莺莺燕燕,丝竹之音,觥筹交错之声不绝于耳,可在那艘画舫之上,赫然矗立着数十名披坚执锐的军士?

时不时有军士驾小舟向中央的楼船处来往,然后就能听到楼船上那位张姓嬷嬷念出“五城兵马司”张指挥使的大名和“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