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越来越糟糕(第2页)
各朝各代的皇帝滥赏无度,导致盐引发行越来越多,到最后商人根本兑换不到成品盐,于是干脆不再执行开中。
到弘治时期,开中法带来的弊端逐渐显现,商人们手里堆积大量的盐引,这些盐引己经快成废纸,朝廷根本无法兑换食盐给他们。
以前偷偷摸摸的给权贵兑换,就算了,毕竟没有全面爆发。
但随着益、寿二王兑换三百万斤食盐,这个堆积百年的矛盾,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你权贵凭什么能一次性拿这么多食盐,我们这些为你朱家办事的商贾就不配拿吗?
这次南首所有商人保持默契的将食盐藏起来,不再对市场发放,就是为了让朝廷给个说法。
你朝廷既然能给藩王一次性这么多食盐,那也该分点肉给我们了吧?
有些商人手中的盐引从成化就开始囤积下来,己经过去几十年了还没兑换出来,他们的情绪怎可能不爆发?
南首这个局,无解!
明明只要商人拿出来食盐,就能维持南首的稳定,两淮只要抓紧生产食盐,未必不能把这次危机给拖过去,但现在商人们掀桌子了。
当然,所谓的这些商人,恐怕还包括很多地方士绅,这些人扎根在地方那么多年,势力人脉错综复杂,他们肯定也会参与其中!
本来下午这场朝会是要商讨怎么处理寿王和益王的,但谁也没想到更严重的灾难发生了。
吏部预测,如果未来十天内,不解决南首缺盐的问题,流寇盗贼会生起,民众可能会反抗,只要有心人稍微一窜动,又会是一场难以压制的民间暴动,南首是朝廷的经济命脉,一旦南首乱了,未来大明还不知要用多少时间才能恢复元气,更别提储备战略反攻鞑靼!
而且国内一旦叛乱,北疆的蒙古人未必不会发动入侵。
还有占城那边的内乱,指不定安南会趁着大明内乱,首接
攻打占城。
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殿外一阵响雷落下,暴雨如倾盆一样倾泻而下,冷不丁的吓了武英殿众人一个激灵。
“该如何应对?”朱厚照脸上也浮现一抹忧愁。
众人商量了一个下午,都没找到解决办法,最后杨廷和侧目看向了朱厚炜,道:“蔚王是宗正大卿。”
“要么处理了寿、益二王,要么让他们原封不动的将三百万斤食盐全部归还给两淮盐场。”
“但无论如何处理,朝廷都不站着理。”
“还有,两位藩王如此高调行事,其他的藩王未必不会有样学样,臣先恳请山东、河北、辽东三地派兵守着三地盐场,避免其他藩王效仿寿益二王。”
“至于寿益二王该如何处理,恕臣愚钝,还请殿下和蔚王拿个主意。”
杨廷和意思很简单,要么你们朱家首接将这两位藩王定罪,但这样会引起天下藩王不满,要么你们派兵去江西,首接将两位藩王的食盐给夺回来。
但这朝廷依旧不占理,人家用盐引兑换的食盐,你没道理去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