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好事成双(第2页)
水泥的第一阶段成品,聂宇确实没想过把它用于建城建水利,能先普及给民用就已经差不多了。
反正大汉目前并不是很需要水泥来建城,或者修筑水利堤坝。往后的水泥烧制,聂宇已经给工部下达命令,要着重于想办法攻克解决炉温不够高的技术难题。
只要炉温能上来,不仅真正的成品水泥可以出现,更高的炉温还能用来冶炼更好的钢材,以及自主烧制玻璃、瓷器等等。
届时,就能不用再依赖于商城,大汉也能拥有自己的成体系工业产线。
开挂一时爽,科技建树也很重要。
不然,等聂宇有一天死了,大汉的工业和科技立马就得回到解放前。
聂宇得到姚宏毅奏报的好消息,当即下旨给工部的工匠们,凡是参与水泥烧制的,全部都予以加薪赏赐。
同时,那位尝试混入砂石原料,试图制作原始混凝土的工匠,又得到了皇帝的一句口谕赞赏“不错”。
这句口谕赞赏,虽然没什么实质性赏赐,但皇帝的一句夸赞,已经是很高的荣誉。
至少,今后的工部里头,这名工匠不说横着走,那也起码不会再受到丝毫刁难。
先把赏赐给了下去,聂宇又接着下旨,让工部立刻着手在各省建造水泥窑厂,准备将水泥全面铺开量产化。
这第一批的水泥成品,可以先面向百姓、商人以及官吏大户。水泥只是不能建城池和堤坝,又不是不能建房建厂。
先鼓励百姓都用水泥,等百姓尝到水泥的甜头,之后国家推进烧制水泥技术革命,那也有了充分理由。
……
好事成双!水泥烧制成功没几天,聂宇还没下旨在各省推广水泥,福建就送来两道紧急军情。
聂宇接过电报译文一看,差点没笑出声来。
第一道军情译文,说的是福建水师提督李南馨,已经于上个月的月末病逝。
第二道军情译文,说的是闽南爆发山民起义。
李南馨病逝不奇怪,这家伙早就该死了,今年不死,历史上明年也该死了。闽浙总督觉罗长麟原本还想要密不发丧,但李南馨长期不露面,将领就再傻都能猜到他们的老军门肯定出事了。
而闽南爆发的山民起义,同样也跟李南馨病逝有关。
李南馨病逝的消息传播太快,觉罗长麟这个总督想压都压不住。
于是乎,骤然听闻福建提督居然死了,这些闽南的山民立刻就发动了起义。
再不起义,他们就要揭不开锅了,大汉已经禁止了外来食盐、粮食入闽。
福建这里又是遍地崇山峻岭,不适合发展农耕,所以才有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
不是福建人喜欢做生意,会做生意,而是没有办法,不做生意就得饿死。
就连福建百姓喜欢搞武装械斗,还有浓厚的宗族思想,都是源于福建太穷,粮食产量太低,必须拿命去争抢生存资源。
为什么福建大规模种**?
因为**能换钱,钱能拿来买粮食。
现在,大汉新朝禁止外来粮食和食盐入闽,这些闽南山民已经快要撑不住,不起义他们都得饿死在山里。
闽南山民起义,主要集中在了汀州、漳州和泉州三府。
闽南民风剽悍,就属这三府最为悍勇,三府械斗更是在过去时有发生。
不过如今,三府义军已经暂时联手,福建清军完全抵挡不住,甚至压根就不抵抗,见到义军来了就跑。
短短一个月不到,三府的山民义军,就已经快打下半个闽南,正在跟瑞金县令试图取得联络。
这第二封的福建军情,就是瑞金县令上报,前一封才是来自福建细作。
这些闽南的山民义军,费了大力气造反,还打下半个闽南,目的相当纯粹,就是要找大汉投降归附。
他们要做大汉的顺民,能够分田,能够吃大汉的粮食!
聂宇看到这里,又是无语又是感叹,真是人在家中坐,地盘自己就送上门来了。
福建他暂时都没打算去拿,今年的秋粮刚刚开始征收,起码也要等明年,聂宇才会动兵去收福建。
这下好了,大汉还没动手,福建的一半就先主动送上门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