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倾城之恋关我什么事39(第2页)
“你们担心她邀买人心,殊不知,军心早有向背。”
富彦国放下手中杯盏:“军心向背,非一日之功,公主以封邑之资补军需之缺,将士岂能不知其恩?然朝廷所虑者,非独军心也。”
吕坛夫:“做万全的准备,也要做最坏的预想,如若再次出师不利呢?可曾设想过后果?”
看到此处的发财,闷闷不乐的回去转述给了长安。
长安的心中也有些五味杂陈,她推开书房的窗户,看着原院墙下的杂草,“好像人真正长大的标志,就是明白人事都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好坏,也没有直白的是非对错,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好似谁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吕坛夫的话有错么?没有,他担忧的是是什么,是太宗时两度北征都大败而归,后续还付出了那样大的代价,才换来这么多年的安稳。
河中军的崔万华会是个例么?绝对不会,所以当下的战斗力又能有多强,再次贸然打破这份平衡,难道又要以增加岁币为结果么?
富彦国和吕坛夫都是曾经出使和谈过的,拒不割地,周旋筹谋,也是曾做过巨大贡献的。
酒席上没有谈出明确的结果,吕坛夫的态度还是模棱两可,但富彦国在后续几日的小朝会上,却是同韩忠献一起支持长安了。
五个宰相,有两个旗帜鲜明的支持者,一个观望摇摆的,剩下二人则是死守祖训,无论如何也不松口。
就这么胶着了数日,终于到了大朝会之时。
在百官们奏对完毕后,景祐帝忽然泪洒当场,言说梦到了太祖太宗,梦到了幽云之地的百姓,他作为人君,身为子孙,却只能坐视子民啼血,无法承继祖志,实在是愧为天子。
这话一出,朝臣们暗道不好,这要是帝王都愧对天下了,那他们这满朝文武又成了什么?
宰相们当即带着朝臣请罪,韩忠献率先站出来提议收复幽云十六州,惹得满朝哗然,物议沸腾。
翌日就传出了安国公主御前请战,立下了军令状,愿领河中军北上,誓死收复失地。
朝臣们纷纷上奏,言论不一,民间也是议论纷纷,更有当年逃难而来的子孙后代们等在公主府外一问究竟,在长安当街承认她的确请战后,这些人都失声痛哭,恳求公主早日收复失地,也能让他们告慰亲人的在天之灵。
在民情汹涌下,反对的两个宰相也不好说什么了,于是韩忠献就同富彦国争相奔走,联络说服朝臣们支持出征,终于在一个月之后的大朝会上,收复幽云十六州这件事才尘埃落定。
景祐帝当廷颁下诏书,加封安国公主为英亲王,领征北大将军,杨仲容并赵治平为副帅,统筹三路大军,克期北进。
宰相韩忠献并富彦国全力筹措粮饷,统筹沿途各州县,确保前线无后顾之忧。
长安身着金翠袍,将圣旨攥于手中,目光灼灼的看着景祐帝:“父皇,您要保重身体,等着儿臣归来。”
景祐帝:“去吧,去将土地和子民都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