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水寨新生(第2页)

四通八达、粗如大腿的陶制排水管道深埋地下,如同水寨的血管,将雨水和生活污水迅速汇集,排入外围的壕沟和远处的秦淮河主道,确保无论晴雨,寨内核心区域都能保持相对干燥整洁,大大减少了疫病滋生的可能。

混凝土城墙顶部宽阔平坦,足够数人并行。铺设了厚实的松木板作为步道,防滑耐磨。严汜在城墙上精心设计了密集的垛口和多种尺寸的射孔。

垛口可供士兵隐蔽观察和射击,射孔则根据不同需求设计:狭长的孔洞供强弩瞄准射击,较大的方形孔洞则预留给即将部署的火铳手,甚至预留了未来安装小型火炮的加固基座。

更令人叫绝的是,严汜根据水流方向、敌军可能的进攻路线,在城墙的关键节点,用混凝土浇筑出一个个坚固的、如同堡垒般突出的半圆形或菱形炮台。

这些炮台位置刁钻,视野开阔,上面架设着从飞流渡缴获以及代州新运来的重型床弩和改良型配重投石机(部分巧妙地隐藏在可开合的厚木护板下,需要时才打开)。

这些火力点的位置都经过严汜反复演算和实地测试,确保其射程和火力能形成交叉覆盖,无死角地封锁河道上下游及对岸大片区域,让任何试图靠近的敌船都暴露在死亡火力网下。

在城墙内侧,崔琰展现了其卓越的统筹规划能力。

他规划建造了成排的、布局合理的营房(区分军官与士兵)、巨大的粮草仓库、坚固的军械库、宽敞的厨房、设施相对完善的军医馆,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的学堂和宣讲场。

所有建筑都采用砖石地基、松木框架、夯土墙或砖墙,屋顶覆瓦,坚固实用,足以抵御风雨和寻常的火箭攻击。

严汜特别重视水寨外围、水面之下的防御,这是他作为老水贼的独到眼光。他秘密挑选了一批俘虏中心腹旧部和精通水性的好手,组成专门的“水鬼队”。

在月黑风高之夜,指挥他们潜入寨前河道关键位置的水底,斜向打入密密麻麻的、碗口粗细、顶端削尖并反复涂抹桐油防腐的硬木桩。

这些木桩根据水深和流速,打入河床数尺之深,排列成隐蔽的、犬牙交错的“暗桩阵”,如同潜伏在水下的致命獠牙。

其位置和排列方式只有严汜和少数几个水鬼头目知晓,是守卫水寨最致命的一道秘密武器,足以在敌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撞毁或严重迟滞敌方大型战船的冲击,甚至让敌船搁浅,成为活靶子。

崔琰的工作,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严汜的工程指挥。他每日准时开课,风雨无阻。

亲自执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自编的简单教材,教授俘虏们读写最常用的数百个字。从姓名、籍贯、数字开始,到日常用语、军令术语。

更重要的是,他结合识字,深入浅出地讲解代州新政的核心:均田令如何让无地农民获得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减轻了压垮人的赋税;鼓励工商的政策如何吸引了四方商贾,带来了市井的繁荣和更多活计;严明到近乎苛刻的军纪如何保障了普通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使代州境内路不拾遗成为可能。

他反复强调一个核心:周朔将军的目标,绝非穷兵黩武,而是结束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乱世,让天下百姓,无论南北,都能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

他描绘的愿景,与秦陈朝治下官吏的横征暴敛、豪强的肆意欺凌形成了鲜明对比。

“归乡会”迅速高效地运作起来。

代州派来的文书官们耐心地坐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帮助那些满手老茧、满心期盼的俘虏们写下一封封家书。

尽管明知这些书信要通过秘密渠道、经历重重险阻才能送达秦朝控制区,甚至可能石沉大海,但这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如同一股暖流,悄然融化了俘虏们心中的坚冰。

每日劳作结束后,工头会大声宣读当日工分记录,看着那代表“钱”的数字一点点累积,想着未来可能拿着这笔钱回家或开始新生活,许多人眼中麻木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踏实感。

伙食从最初的勉强果腹,逐渐增加了油水,偶尔还能吃到几片肥肉,身体的力量在恢复,心中的怨气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弭。

严汜也深知自己角色的关键。他时常出现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有时会挽起袖子与旧部一同搬运石料,同在一个大锅里舀饭,严厉呵斥偷懒者,也大声嘉奖干活卖力的人。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的选择并非背叛,而是寻求新生,并以其往日的威严,有效地约束着俘虏营中任何可能的骚乱苗头。

崔琰则巧妙地运用管理艺术,将严汜的部分旧部骨干打散,安插到各个工段担任技术指导或小头目,既发挥了他们的经验和组织能力,提高了效率,又有效地防止了旧部抱团形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思想教育”绝非空洞的口号。崔琰组织俘虏们观看代州军医如何一丝不苟地为在战斗中负伤的战俘清洗伤口、敷药包扎,展现了超越敌我的人道关怀;

安排口才好的代州吏员,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代州普通百姓在周朔治理下生活的真实变化——赋税轻了,治安好了,孩子能去新办的义学识字了,与秦陈朝治下官吏的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形成强烈对比;并公开、透明地宣布“俘虏改造计划”的每一个步骤和最终承诺。

真实可见的待遇,明确可期的未来,比任何空洞的忠诚说教都更有说服力。

许多俘虏开始主动在休息时蹲在地上,用树枝练习白天学的字;晚上躺在通铺上,会低声讨论代州那个“均田令”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好,秦陈朝的皇帝和官吏为何就做不到?

心中对秦朝那本就不甚牢固的忠诚,如同水寨的旧砖墙,在代州水泥的冲击和新生活的感召下,悄然瓦解、崩塌。

在崔琰近乎完美的后勤保障、物资调配、人员管理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引导下,在严汜凭借其无可替代的丰富经验、技术权威和在旧部中残存的威望所进行的工程指挥、技术指导与强力安抚下,

这座融合了划时代混凝土技术、传统水战智慧巅峰和全新防御理念的秦淮水寨,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如同神话中的巨人,从废墟中巍然崛起于波涛汹涌的秦淮河畔!

灰白色的混凝土墙体在冬日惨淡的阳光下泛着冷硬、坚实、不可摧毁的光泽,巨大的水闸如同沉默的洪荒巨兽,蛰伏在水道咽喉;

城墙之上,密集的射孔和预留的炮位透露出森然的杀气;而寨内,井然有序的营房炊烟袅袅,偶尔从学堂方向传来的、不太整齐却充满生气的识字读书声,又给这座为战争而生的钢铁堡垒,注入了一丝奇异的、属于“人”的生机与希望。

它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水军营寨,而是一座攻守兼备、能防洪防汛、能自给自足、更能凝聚人心、昭示未来的水上钢铁要塞!

其坚固程度和防御理念,已然超越了这个时代任何已知的水上军事堡垒!

当最后一块在后方预先用模具浇筑好的混凝土墙板,被严丝合缝地嵌入预留的城墙缺口,并用特制的灰浆填满缝隙时,整个水寨爆发出了一阵压抑已久的、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这欢呼声浪,甚至压过了滚滚的江涛。

俘虏们看着自己沾满泥灰的双手,再望向那巍峨耸立、亲手参与建造的奇迹,眼神中充满了极度疲惫后的巨大满足,有挥洒汗水换来的由衷自豪,更有对未来的深深迷茫和……一丝微弱却顽强燃烧的期待。

这不再是秦朝的堡垒,这是他们用血汗和希望浇铸的新生之地!

就在秦淮水寨竣工的详细捷报,由八百里加急快马,带着江风的凛冽和水寨的余温,再次送达周朔案头时,几乎是前后脚,另一份来自南方边境、以特殊火漆密封的绝密情报卷轴,也由心腹亲卫悄然呈上。

周朔先展开捷报,看着崔琰和严汜联名签署、详细描述水寨建成经过和防御体系的奏章,脸上露出了欣慰而自豪的笑容,提笔正欲批示嘉奖。

他随即拿起那份更小的密报卷轴,带着一丝对南方局势例行关注的平静,拆开了火漆。

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密报上那寥寥数语时,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他如同被一道无形的闪电击中,猛地从紫檀木太师椅上站起!

动作之剧烈,甚至带倒了身后的椅子,发出砰然巨响!

他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那光芒炽热、狂喜、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和难以置信的狂涛,甚至比他当初得知拿下飞流渡和秦淮水寨这两大战略要地时,更为炽烈、更为夺目!

仿佛他手中握着的,不是一份情报,而是足以撬动整个天下、奠定万世基业的无上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