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排查(第2页)
京兆伊议事厅。
宋怀山同李松青相对而坐,上首是原大人。
“青州那场劫匪之乱,想必原大人和李侯也有所耳闻。”
“李侯,你若经历过那场刺杀,就知当时有多混乱。”
“劫匪的刀见人就砍,我摆脱险境让人找到许氏时,她正压在两个死人底下,身上戴的首饰散落一地,幸存的几人告诉我,她临死前还在同匪人厮打,拼了命的要夺回那两只镯子。”
他说这句话时,冷冷看了一眼李松青。
“就连你所说的那个鱼笼吊坠,当时也是挂在了一块碎石上,底下的人都分不清是不是她的,只一并带了回来。”
“你说的那份名单,我确实不知,兴许是谁登记错了。
“当时我正忙着配合孙将军清剿残敌,恢复城内秩序,哪顾得上一本名册?”
“我替她收尸,是念在相识一场,且当时我自己也深受重伤,她的后事还是底下人帮着办的。”
“没想到我的一片好心,如今却成了李侯质问的缘由!”
他这声出来,原大人不自然咳了咳,打了个圆场,说了两句好话。
“都是为了查清事体,难免各有斟酌,莫伤了和气。”
宋怀山冷哼一声,随即继续说道:
“不过也有可能是底下人偷懒,或者是拿错了,把别人的当成她的了。”
“又或者这吊坠是在酉阳和平阳时就已经丢了,被谁捡了去,如今又流失回京都?”
“战乱里丢个物件再正常不过了,李侯若只凭借此物,就认定是我藏人,岂非冤枉人?”
“我连这鱼笼里有东西都不知道,又怎会针对这个做文章?”
他这一套套下来,面前的男人却丝毫不惧,反而带着一股冷意。
“宋世子所言,战乱混乱,分不清物件,我认,名册登记有误,虽巧合太甚,但也并非全无可能,本侯愿意相信世子的一片善意。”
话锋一转,他的目光陡然锐利。
“只是有件事,我实在是想不通。”
“田大人的幼女失散十六年,世子救回后,既不送回田家,也不请田家人前来辨认,反倒留在身边调养。”
“是田大人公务繁忙,连自家骨肉都没时间照顾,还是世子觉得,这田家女见了外人,会说些不该说的?”
“田姑娘身子不好…”
“身子再不好,父女多年未见,怎会就这样放心把幼女托付给旁人?”
不等宋怀山开口,李松青又补了一句,“更巧的是,我娘子恰好在青州出事,下落不明,而田家女却在世子爷回西洲的路上凭空出现,两个姑娘家的来历和去向,偏都同世子爷扯上关系。”
最后一句,他语气讥讽。
“这世上的巧合,能巧合到这种地步,也是够巧合的了!”
一时间厅内鸦雀无声。
最后原大人为了平息争议,说了一句,“既然世子爷说那女子就是捡来的田家女,不如让她出来自证身份,一切不就真相大白?”
而同一时间的云秀村,刘福顺站在许家的院子前,看着自家兄弟许安留下来的房子,手里还捏着那封,他这位兄弟的赘婿侯爷前段时间寄回来的书信。
平心而论,他是对李松青颇有微词的。
身死两次,他的干闺女为了他也痛苦了两次,还为了寻他数次陷入险境,就算他如今成了定远侯,可这样的赘婿,他这个干爹着实消受不起。
他娘子王氏昨日还说,“我瞧着云丫头在国公府挺好的,锦衣玉食的,要什么就有什么,日后还会是国公府的当家主母,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倒是姓李的那个,这些年来,除了让她尝尽痛苦外,还给了她什么?”
“我瞧着不如就这样吧!那位世子爷还对咱们有大恩,若没有他,咱们儿子的腿能好?能那么快重新站起来?老头子,咱可不能做那忘恩负义之事!”
话是这么说,可这云丫头…
刘福顺想到这,抻出袖口仔细擦了把门把手,推门而入。
许云苓不在的这三年里,他几乎隔段时间就会来帮着打扫。
这是她的家啊!他得替他这干闺女守着,替他的好兄弟守着。
堂屋里的木桌还放在原地,桌角那有个缺口,是许云苓小时候调皮,拿着斧头砍出来的。
进入东厢房,打开已经陈旧的衣柜,里头女子的旧衣裳散发着一股霉味。
那年他干闺女离家前,并未带走太多女子衣物,相反带的全是李松青的衣物。
两人成亲前,他曾经特意再问过这云丫头,确定好了吗?不怕成寡妇吗?真的就是他了吗?
当时这小丫头一改往日笑嘻嘻的模样,在自己面前一脸严肃,“干爹,我确定,他就是我要找的人。”
小姑娘当初真挚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耳后,刘福顺想着她说的那句话,从床底拉出了一只小木箱。
打开一看,里面满满叠放着一沓一沓的平安结,看着像是有上千个这样。
这些,都是李松青出征那年,他干闺女一个一个编好的。
上面的一层平安结编得歪歪扭扭,可越往下翻,那结倒是越编越好,也不知当年这小丫头,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编的这些。
看着这一箱子的平安结,刘福顺的眼皮子动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