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兴安盟盗墓往事
“哪天?”
“昂…?”
“问你哪天,几月、几号,说清楚!”
“哦…我想想……是…七月底,好像、好像二十六七号吧,我记不太清了,唐伶她来了我们店里,跟我大爷在茶室里聊了好一会,当时不知道都聊得啥,完后过了有三四天,我大爷才跟我们说她有个点子,在兴安盟,但是她手里没人,对那边也不熟悉,就想找我们拼车一起干。”
兴安盟……
听到这个地方,我略微点了点头。
辽代时兴安盟归上京道泰州管辖,而泰州是辽国东北路统军司的所在地,属于契丹人控扼北方的军政重镇,是完全有可能存在辽国高级贵族墓葬的。
“嗯,然后呢?”
“然后……然后我们就跟着唐伶去踩点儿了……”
话说到这,新手哥面露犹豫,抬头望了我一眼。
我知道他在犹豫什么。
毕竟黄金面具都刨出来了,那这就已经不是几年窝窝头的问题,是要直接吃黑枣儿的。
“没事儿,具体地址、出啥货之类的,你不用说,我不感兴趣。”
实际上我特么超级感兴趣!
之所以忍住不问,一方面是行里规矩,不漏底,不打听,我又不准备靠点水去对付黄鹞子,打听的太清楚,一旦传出去就容易被人诟病。
另一方面……
开玩笑!
我特么又不是滤坑捡破鞋的,问那么清楚干鸡毛啊?
而且他们肯定搞的很干净,连根鸡毛都捡不着……
一听不用说地点,新手哥顿时松了口气,点点头便道:
“唐伶找那个点子倒是不错,我大爷说是个大坑,辽代的,而且多半不止一处,但是那块儿山不大,周围好几个村子,得先打窝儿再干活。”
“好在那地方种毛嗑的不少,正赶上开花儿,我们就打算弄点蜂箱,到那跟前儿放蜂子。”
毛嗑是东北的方言词汇,就是瓜子和向日葵的意思,伊春好些地方也这么说。
那这词儿是咋来的呢?
早先的时候,东北人习惯称呼俄国人为“毛子”,而毛子大多都很喜欢嗑瓜子,所以随着接触的时间一长,瓜子就被一些人戏称为“毛子磕的东西”,简称“毛嗑”。
至于新手哥说的那种打窝套路,这个就不局限于东北了,全国各地很多同行都会用。
甚至有些小型团伙,还会专门以这种方式作掩护。
小货车拉着蜂箱和生活用具,这跑跑那转转,在哪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就在哪站下,然后摸排寻访,踩点勘探,白天放蜂,晚上下墓。
说起来这似乎算不上多高明的手段,实则隐蔽性非常强。
因为顶着放蜂人的身份,他们既可以通过卖蜂蜜下村儿晃荡,又能借着补充蜂源、寻花找蜜的名头上山转悠,等出了东西,就往蜂箱里边一藏,提上裤子溜之大吉,堪称一个悄无声息、了无痕迹。
所以各位小伙伴儿们,尤其是生活在乡村里的,一旦发现周围忽然来了放蜂人,那就要提高警惕了。
辨别方式也不难,就看他勤不勤快。
因为放蜂这个工作,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轻松,是件非常细致且累人的活儿。
尤其春夏两季,早起晨检,白天维护,傍晚还要收尾,一整天下来基本上没啥空闲时候。
所以如果总看不见他们大清早儿起来忙活,那这人夜里,指定没干啥好事儿。
咳,那啥,要有喜欢放蜂的朋友看见这段,可千万别骂我啊。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窝头真的不好吃,凉水澡也是真的不好洗,至于黑枣儿……总之还是早点承认错误,争取宽大处理吧。
话说回来,刚刚提到的判断标准,主要是针对那种不超过三人的小团伙,要换成人手充足的大型团队就不好说了。
例如黄鹞子他们这趟,有专门的人负责蜂箱,放蜂的同时兼顾放风,所以不仅不会睡懒觉,反而比他妈正经放蜂子的起的还早!
这别说普通人了,就是碰上文侦队的,也很难被发现出什么破绽。
而根据新手哥交代,具体负责打窝的人就是伶姐,以及他那个色迷心窍的四哥!
我心想:嗯,靠谱儿……
伶姐她就爱放风。
毕竟放风不需要下墓,轻不轻松啥的都在其次,关键是安全,有任何风吹草动,她布置的暗手,立刻就能发现并做出反应。
讲了半天,新手哥声音有点发哑,我感觉他还比较听话,就让疤叔给他喝点水。顿顿顿干掉大半瓶,他喘息片刻,继续说:“我大爷干活一直比较小心,不算买蜜蜂啥的,光打窝就干了三天才开始行动,等到下完铲子,我们发现这是一处辽代的贵族墓葬群,规模很可以,连大带小的,能有将近三十个坑!”
“三十个?”
“嗯对,没三十也得二十八|九,探墓那天我没上山,准确数不知道,后来也就忘了问了。”
我顿感吃惊不小。
尽管这个数字远不及李释缘墓葬群,但李释缘那一大家子,超九五成都是穷坑,如果不是因为他本人是个盗墓的,我们那趟根本不可能捞到那么多东西。
相比之下,新手哥他们这个就不同了。
货真价实的辽代贵族!
抛开出黄金面具的大坑不谈,我估计这些点子里,出货量最少的坑,单值怕也要在五十朝上。
虽然当时没问具体地址,但对于这种干一辈子也难见一回的大坑,我心里自然是好奇的。
以至于后来的好长时间里,每当我想起来,就会去查一查内蒙的考古新闻,看相关区域有没有类似发现,然而很可惜,直到我都去进修了也没能如愿。
直到两年前,萧曷烛墓现世,我才有了部分猜测。
仅仅只是猜测。
因为辽代史中没有这个人名。
读音相近的倒是有两个,一个是辽兴宗时期,北院枢密使萧合卓,另一个则是曾在兴宗一朝被流放的驸马都尉萧曷主。
如今黄鹞子早都去长生天了,黄家人也是死的死、进的进。
所以具体是谁、在哪,谁知道呢……
新手哥毕竟只是个散土小工,涉及到具体的下墓细节,他说的就不是很清楚了,当然我兴趣也不大,都是厨子抡大勺,他再牛逼也炒不出飞机。
于是我直接问:“姓孟的啥时候到的?你们又是咋出的事儿,说这个吧。”
“哦,行。”
略微回忆了下,他道:“七号,姓孟的他们,是七号上午到的。”
“到哪?齐齐哈尔还是兴安盟?”
“兴安盟,兴安盟市区,我们在市区见的面。”
“对方几个人?多大年龄?”
“六个,五男一女,年龄的话……有两个男的比较大,五六十岁,姓孟的四十出头儿,剩下两个男的三十多,那女的年轻,大概也就二十多点,还挺俊的呢……”
最后这句一冒出来,我嘴角不自觉抽搐。
靠!
真特么是个色批,不看看自己什么处境,居然还有心情琢磨女人?
深吸口气,我也开始琢磨起来。
从二连到兴安盟,走公路大概一千多公里,如果他没骗我,那说明把头他们六号晚上离开后,就直接去兴安盟了。
而这也就意味着,伶姐和黄鹞子接触的消息,把头肯定早就收到了。
我转了转眼珠,扫向刚刚记下的一些关键信息。
726-727 周黄接触
730-731 出发踩点
三十号……
忽然!
我想起来了!
是,三十号就是我看手札发现佛宝信息那天,后半夜,也就是三十一号凌晨我去跟把头汇报,当时他没有睡,开门的时候还在打电话,并和电话那头说什么越快越好拜托了。
再往后我们出完货,五号那天晚上,瘦头陀才告诉我们交易日期确定的事,紧接着六号一大早,援军就到了。
我当时还好奇,心说这援军到的可真够快。
而现在一看,把头应该是三十号的时候,就已经的得到了周伶的踪迹,并开始往内蒙叫人了!
“额……”这时,新手哥突然出声。
见我朝他看去,他试探着问:“那个……能给根儿烟抽不?”
我脸一黑:“我抽你个大|逼斗!”
“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