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命名,皇明功勋楼(第2页)
以后让王恕、黄淮、解缙、杨荣、夏元吉他们进内阁顶班,六部尚书的位子也得慢慢换新人。
洪武二十九年,那些跟着朱元璋打天下、治江山的老臣们,差不多都到了退休的岁数,人才储备这事儿,朱小宝看得比谁都重。
谨身殿里,朱小宝正翻着吏部的履历表,心里的蓝图渐渐清晰,只等着一步一步来。 朱元璋今天心情挺好,早上到东宫吃了点早饭,陪朱文坤玩了会儿,就早早溜达到谨身殿来了。
“皇爷爷。”
朱小宝把履历表往案上一放,起身到门口扶着老爷子,笑着说。
“今儿心情不错呀?”
朱元璋乐呵呵地说。
“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干嘛跟自己过不去。”
“你媳妇儿肚子越来越大了,咱瞅着,准又是个带把的。”
朱小宝挑眉。
“哦?我咋觉得妙锦比婉儿那时候肚子还显怀?依我看,说不定是龙凤胎呢!”
朱元璋愣了愣,随即大笑。
“哈哈!对对对,儿女双全最好!不过啊,这还不够。”
朱小宝纳闷。
“为啥?”
朱元璋挤挤眼。
“你呀,得再加把劲,给小崽子多添几个弟弟妹妹。”
朱小宝吓了一跳。
“还……还要生啊?”
“那可不。”
朱元璋笑得一脸得意。
朱小宝扶着老爷子坐到案前的胡床上,朱元璋瞥了眼桌上的履历表,拿起来翻了翻,笑道。
“这是打算换班子了?”
朱小宝点头。
“是啊,詹徽他们都老了,再操劳下去身体扛不住,也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了。”
朱元璋叹了口气。
“老了,都老了啊!”
“当年跟着咱打天下、治江山的老伙计,一个个都快不中用了。”
“你想提拔年轻人是对的,但总把他们放在外面也不行,得想法子调到中枢来历练。”
朱小宝揉了揉额头。
“孙儿也这么想,可山东、河南那边还不太平,等铁铉、黄淮、王恕他们做出点成绩再说吧。”
朱元璋点头。
“你看人的眼光,咱信得过,铁铉这小子,在山东才两年就站稳脚跟了,是时候给个左参议当当了吧?”
当初朱小宝怕给铁铉的官太大,压着他从经历官做起,如今两年过去,这把剑也算磨得够锋利了。
“嗯,这两天就准备调他当山东左参议。”
朱元璋夸道。
“你看中的这些年轻人,个个都不含糊。”
“解缙把交趾管得不比内阁差,就算把阁老放过去,未必有他做得好。”
老爷子越说越感慨。
“当初那刺头,第一次见你就敢抨击咱,被你收拾得服服帖帖,那时候咱就知道,你们君臣以后准能干出番大事业!”
“铁铉稳重,文武双全,将来前途未必比解缙差。”
“大孙,你这眼光真不得了!”
朱小宝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挠挠头。
“还是他们自己有本事,孙儿也没做啥。”
“傻孩子。”
朱元璋拍拍他的手。
“就说徐家那事儿,换做任何一个皇帝,恐怕都没这魄力!”
“猜忌之后还能重用他们,咱自己都做不到,你比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