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朱棣:还是大师高明(第2页)

他抬眼看向朱棣,眼底闪过一丝深意。

“蓝玉这场危机,说与咱们无关,却处处都沾着关系;说与咱们有关,咱们又没真的下场动手。”

其实早在蓝玉屠戮倭寇之后,姚广孝便已暗中布下棋子。

他深知自己没本事指使应天那些文官做什么,更不敢再对朱雄英动半分心思。

那位皇太孙看似闲散,眼里却揉不得沙子。

所谓因势利导,不过是他瞅准了文官对蓝玉积怨已久的苗头,在恰当的时机,轻轻推了那么一下罢了。

朱棣到现在都纳闷,分明啥也没干,怎的就让应天的文官和朱雄英闹掰了?

翻遍心头所有词句,竟找不出比“佩服”更贴切的字眼来形容姚广孝。

这人看似不动声色,却总能于无声处搅动风云,这般手段与见识,除了打心底里叹服,再无其他可说。

“大师,你说朱雄英这次会服软吗?”

他小心翼翼地问。

只要借文官的手除掉淮西武将集团,获益最大的肯定是北平。

蓝玉太厉害了,那群淮西武将也个个不是善茬!

平倭一战,朱棣算是见识了蓝玉的真本事,那军事才能简直发挥到了极致。

也正因为这样,他才打心底里怕蓝玉,怕整个淮西集团。

姚广孝慢悠悠地添了片姜。

“等着瞧吧。”

蓝玉平倭那仗,在应天府的文官堆里被喷成了筛子,这帮人变着法地弹劾蓝玉,恨不得把蓝玉这些淮西武将给一锅端了。

表面看是道德层面的口诛笔伐,其实根本就是场权力角逐,事关文官们往后的官场命运。

朱元璋岁数大了,正慢慢把权力交给朱小宝。

而文官们,也想给这位未来的新君定定规矩。

这可是明朝头一回文官集团跟皇权正面刚,往后这种事多了去了,最出名的就得数嘉靖和万历那两回。

巧的是,蓝玉正好成了这场较量的由头,就这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政治角斗场里可没半分温情可讲,朱小宝也是头一遭撞上这么大阵仗的朝堂风波。

虽说蓝玉在应天府的文官堆里被踩成了烂泥,但在北平城,乃至各地军营中,他平定倭寇的战绩早被高层汇编成书,成了抢手货。

大家伙儿都憋着股劲儿从这场战役里扒干货,不管是排兵布阵的门道还是冲锋陷阵的路数,都想学到手。

甭管是地利天气、战机把握,还是全局眼光、小规模交锋、各兵种武器协同作战,蓝玉总能把明军的优势耍得活灵活现,用到极致。

蓝玉就是天生吃军粮的料,大明朝当下最顶尖的战略军事家,妥妥的独一份!

朱棣打心眼里不盼着蓝玉活,蓝玉就像朱雄英这头猛虎添的翅膀。

只要有他在,北平军想赢简直难如登天。

朱棣大致翻完蓝玉平倭的战报,由衷感慨。

“本王这点能耐,可比不上蓝玉啊。”

别看朱棣和蓝玉是对头,他这人胸襟和格局倒不小,对蓝玉的佩服毫不遮掩。

毕竟是强者,本就该被高看一眼。

正和姚广孝闲聊时,纪纲那边递来一份奏疏。

朱棣扫了两眼,鼻子里重重哼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