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给李景隆的安排(第2页)
朱元璋轻蔑一笑,显然识破对方诡计。
朝鲜政局混乱,李成桂虽掌权,但大明仅赐其国号“朝鲜”,未承认其皇帝身份,旧高丽势力便借机利用辽东做文章,企图扳倒李成桂。
朱小宝恼怒。
“这群跳梁小丑,竟将我朝辽东当作政治筹码,真是胆大妄为!”
朱元璋道。
“不必理会,辽东乱不了。”
“咱已令兵部从北平府调千户所增援铁岭卫……”
朱小宝下意识惊呼。
“啊?”
朱元璋疑惑。
“怎么了?”
朱小宝忙收敛情绪。
“孙儿无碍,只是从北平府调兵增援铁岭卫,路途遥远,为何不就近调用大宁都司的兵力?”
朱元璋摇头。
“大宁位置太关键,左侧便是鞑靼部落,大宁都司的兵马不可轻动,若非如此,何须舍近求远?”
“确实。”
朱小宝不动声色,却心生疑虑,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中。
若掳掠辽东的并非旧高丽势力呢?
朱元璋所言虽有理,但李成桂若无手腕,岂会轻易铲除政敌?
他未必会纵容他人祸乱国本。
若幕后黑手是大明人呢?
大宁都司兵力不可动,只能从北平府调兵,此举将使朱棣与辽王直接接触。
辽王朱植是朱元璋第十五子,庶出,政治中立,镇守辽东,能力与兵力均属一般。
但辽东地理位置险要,大宁可钳制辽东,辽东亦能反制大宁。
北平府援兵抵达,意味着朱棣与朱植即将产生交集。
若始作俑者是朱棣呢?
想到此处,朱小宝心惊。
但他震惊之余,更多的是佩服。
果然是一代枭雄啊!
能在夹缝中寻得机会,朱棣手下必有能人。
尽管朱棣在山西大同部署重兵,却在辽东另寻突破,四叔果然厉害!
朱小宝心悦诚服,并未因朱棣是威胁而刻意贬低。
能成就靖难之役、开创永乐盛世,朱棣本该如此。
若朱棣坐以待毙,反令朱小宝轻视。
此刻,他斗志昂扬。
朱小宝未纠结此事太久。
即便朱棣在辽东得手,也影响不了大局!
如今非明末,辽东尚无努尔哈赤,一切仍在掌控之中!
朱小宝批奏疏至半夜,哈欠连天,朱元璋让他回东宫歇息。
银色月光清冷地洒在清禧宫,宫门大开,院落内灯火通明,高悬的白绫随处可见。
朱允炆身披孝服,今日是为吕氏守孝的最后一日,明日将把吕氏灵柩送回濠州钟离老家。
他坐在门槛上,托腮望着天空明亮的月亮。
清承宫外,一顶步辇缓缓经过,步辇上的朱小宝身着华贵太子服。
朱允炆见状,神情平静。
如今自己守孝,朱元璋却在武英殿为朱小宝举行盛大的定储仪式,百官欢庆,又有谁想起东宫内刚离世的太子妃?
朱允炆双手紧握,呼吸渐急,眼中怨毒之色愈发浓烈。
他恨朱元璋,更恨朱小宝。
他们夺走自己的一切,却仍能举杯庆祝。
“母亲,孩儿定会隐忍……定会扛起责任,让欺负您的人付出代价……”
朱允炆喃喃自语,语气坚定,复仇的火焰在心中燃烧,面庞微微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