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我要舅姥爷活着,助我稳住这大明江山(第2页)
朱小宝深吸一口气,收拢思绪,暂不去想这些。
眼下要看的,是该如何破解蓝玉之局!
蓝玉所言不虚,他是为朱小宝着想。
朱小宝心中感动,只是未在蓝玉面前显露。
而蓝玉与蜀王调兵防范北疆之事,朱小宝也不能告知老爷子。
蓝玉说得对,朱棣是老爷子的亲儿子。
朱元璋或许会怀疑他,但朱小宝若直言,便是僭越,是挑战朱元璋的权威!
当初解缙提议削藩,立刻被朱元璋贬官,此事已说明一切。
朱小宝倍感疲惫,回想在秦淮河畔时,他尚可无忧无虑,甚至幻想登基后如何施展抱负。
可如今,身处皇室权力旋涡中心,才知这摊浑水难趟!
即便已被朱元璋定为继承人,局势仍如此诡谲复杂,足见历朝历代的夺储之争,远比他想象的凶险。
朱小宝满腹心事地朝东宫走去,他未去皇宫,因尚未想好破局之策。
东宫之内,灯火通明,风雨拍打着窗棂。
朱小宝坐在书房中,目光随着摇曳的烛火忽明忽暗。
蓝玉案,终究还是爆发了,蓝玉以谋逆罪被投入锦衣卫诏狱,与历史记载如出一辙。
不同的是,这场风暴尚未全面席卷,留给朱小宝的周旋时间尚且充裕。
若他袖手旁观,蓝玉等淮西勋贵怕是难逃一劫。
只是他未料到,洪武二十五年的蓝玉谋反案背后,竟藏着如此深意。
蓝玉为他所做的一切,他要说不感动,那肯定是假的。
然而,蓝玉与蜀王的谋划,朱小宝却无法向朱元璋坦白。
蓝玉看问题直击要害,正因如此,他才在谨身殿上守口如瓶,即便背负谋逆重罪,也绝口不提。
朱元璋生性多疑,这是封建帝王的共性。
特别在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上,帝王往往秉持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
江山利益至高无上,任何人都可牺牲,唯有朱家江山必须稳固!
朱小宝要为蓝玉破局,关键在于蓝玉与蜀王书信中密谋的内容。
蓝玉与朱椿断了联系,这是必然。
老爷子必定会暗中将朱椿调入京师,以老爷子的性子,或许蜀王此时已在途中。
蜀王会如何回应朱元璋,连蓝玉都难以预料。
朱小宝陷入沉思,琢磨着蜀王朱椿可能用以应对朱元璋的理由。
突然,朱小宝眼前一亮,似有所悟,赶忙找出朱元璋先前送来的两本史料。
当年在朱府,朱元璋送给朱小宝两本记载洪武二十余年各地财政、赋税、军事等情况的史料。
很快,朱小宝就找到了洪武二十三年的两川祸乱记录。
史料记载,洪武二十三年,川蜀一带的朵甘土司、松潘祸乱川蜀,蓝玉出兵平叛,收复大量藏民、彝民编成兵卫,以扩充兵力,平息祸乱。
若说蓝玉与朱椿有交集,这无疑是关键所在。
朱椿必定也会揣测蓝玉向老爷子交代的内容,因此当朱元璋审讯朱椿时,他定会根据蓝玉的心思来应对。
朱小宝确信,调兵防北疆之事,蓝玉和朱椿绝不敢提。
那么,朱椿定会以两川祸乱为由头。
两人的秘密往来,也只能以此为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