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修改皇明祖训是皇帝的事,爷爷咱们别管了(第2页)
“甚至,会让国家财政陷入崩溃!”
朱小宝没有再往下说,老爷子应该能明白他的意思。
朱元璋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微微看了朱小宝一眼,有些吃惊地道:
“是啊,哪有时代顺应政策的?应该政策去顺应时代才是!”
朱元璋咂了咂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也不知道在思索着什么。
“行,咱记住了。”
“等过段时日,咱爷孙俩再好好研究研究这《祖训录》,该修改的地方还是得改一改。”
朱小宝赶忙提醒道。
“别!”
“这是洪武皇帝该考虑的事,咱爷孙俩可别胡乱插手!”
“您不是说过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管得太宽会有危险的。”
朱元璋突然放声大笑起来,笑完之后,一脸霸气地说道。
“这天下,能让咱爷孙俩陷入危险的人,还没出生呢!”
“只要你爷爷还活着,谁也别想动你一根汗毛!”
朱小宝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江南酷热难耐,北方却暴雨连连。
燕王府内。
黑衣和尚姚广孝匆忙走来。
“燕王殿下,兵部那边送来了一份有关大明火器数量的情报。”
朱棣看着姚广孝,有些恼怒地说道。
“不是都警告过他,让他别再轻举妄动了吗?怎的还敢送信过来?”
姚广孝赶忙解释。
“殿下,此事至关重大,您还是先看看吧。”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他这么做并无不妥。”
这时,三名身穿黑色劲装的武将,在暴雨中急匆匆地朝着王府中厅赶来。
他们都是身材壮硕的中年军人,一进入中厅,便整齐地单膝跪地,齐声高呼。
“臣丘福。”
“臣朱能。”
“臣张玉。”
“见过燕王殿下!”
朱棣轻轻抬手,示意他们起身。
这三人在史上那场著名的靖难之役里,可都是立下了赫赫战功的重要人物,也是朱棣麾下不可或缺的得力战将。
随后,朱棣说道。
“应天那边传来消息,如今火器局的火器储备,光是火铳就有千余支,另外还有几十架虎蹲炮。”
“虽说乍一看数量不算特别庞大,但这些火铳和虎蹲炮仅仅是火器监的库存。”
“你们知道的,神机营作为朝廷军队的常规火器营,还装备了三千多支火铳。”
“要是把虎蹲炮也考虑进去,那么不管是守城还是进攻,朝廷军队都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这三人常年征战沙场,对火器的威力再清楚不过了。
张玉听了,心里猛地一惊,赶忙向朱棣问道。
“殿下,这消息靠得住吗?”
朱棣答道。
“应该可靠。”
“以他在兵部的权力,想要了解火器的情况并非难事。”
朱棣微微点头,说道。
“你们平日里多研究研究,若是真到了紧要关头,咱们得知道怎么应对这些火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