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老十七,就藩之前去看看小宝(第2页)
朱元璋一直都在想办法制衡,甚至年年下诏,规定不管是塞王还是内王,都只有军权,没有地方治理权。
藩王们虽然手握军队,但财富和人口都由朝廷掌控。
但眼下,朱元璋却发现藩王掌握兵权后,对朱小宝的威胁似乎更大了!
可兵权又不能轻易收回,否则就相当于无故打压立下战功的儿子们,这也是朱元璋不愿看到的局面。
即便是像朱元璋这样的一代雄主,在这个问题上,也难以摆脱历史的束缚,左右为难!
他翻看着奏疏,有些心不在焉。
不经意间,他瞥见了一封礼部呈递上来的奏疏,脸上突然就露出了笑容,心情也似乎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这是一封来自帖木儿的国书,上面写道。
“臣帖木儿身处万里之外,听闻陛下圣德宽厚,超越古今……臣无以为报,唯有仰望苍天,祝愿陛下福寿齐天,永乐无穷!”
“今特派遣使者迭力必失,向我皇明圣君敬奉良马三百匹,愿两国永世交好!”
帖木儿汗国向大明上贡称臣,这无疑是给朱元璋的功绩簿上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下,大明的军事防御重心依旧在北疆。
瓦剌和鞑靼部距离明廷太近,让朱元璋不得不对这两个北元的强大部落予以高度重视。
至于蒙古人在欧洲大陆建立的帖木儿汗国,因其距离大明太过遥远,明廷一直没怎么把它放在心上。
不过,帖木儿汗国愿意称臣,朱元璋心里还是乐开了花。
这可是件了不起的功绩,找个时间得跟大孙好好显摆显摆。
想到这儿,朱元璋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这将会是一场意义非凡的世纪会面,是这个星球上最强的四个帝国中,大明与帖木儿汗国两大帝国的首次碰面。
朱小宝回府后,便直接去了书房。
此时,他正翻阅铁铉呈递来的文书。
平日里,解缙隔三岔五的就会送来一堆文书,这些文书会先到铁铉手中。
等铁铉将它们分类整理、编纂之后,再呈交给朱小宝。
交趾那边,农业生产已经逐步恢复,土豆的种植率先得到推广,布政司的官员们也亲自下乡鼓励百姓从事农桑,各项事务都在稳步推进。
然而,解缙在文书中委婉地提到,交趾如今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生产建设,官员俸禄,筹建军费……
每一项都需要钱。
朱小宝心里清楚,交趾本就底子薄,这些开支确实是笔不小的负担。
等朱小宝仔细看完文书,夜已经很深了。
第二天一大早,朱小宝就起了床。
他先让人去请了铁铉,随后便独自沿着秦淮河跑了一圈。
这天,朱小宝没在外面用餐。
回到府邸的院子时,铁铉已经在那儿等候了。
朱小宝吩咐下人端上早餐,有两屉小笼包、两碗豆浆,还有六个茶叶蛋。
朱小宝招呼铁铉坐下,笑着说道。
“鼎石,都是些家常便饭,我就不跟你客气了,咱们边吃边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