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计划回京
离开这么长时间,所有京城朋友来信中,都说老太太一切都好。可崔娴不亲眼看看,总归是不放心。 老太太是个要强的性格,也知道自己临走之前,交代孙英、徒弟等有空就去看看她。恐怕日常也是没少念叨,让这些人给自己写信的时候,要报喜别报忧。
不知是回档的缘故,精神对老太太的依恋程度非常深,还是今日对老太太的思念泛滥,让她无法控制。
崔娴坐在院子里许久,脑袋里想的都是老太太。不行,得找机会问问冒队长,她是否能回去京城一趟。
忆往昔,与老太太相处的点点滴滴好似在眼前,崔娴眼眶有些酸涩。等过了这几年,她回去京城,就能跟老太太生活在一起。
等那个时候,她的物质条件更胜一层楼,一定能让老太太安享晚年。
现在再多忧思,也是徒增伤悲,倒不如抓紧计划,回去一趟京城的事儿。起身,打算做点事情转移注意力。
炕上的油菜已经被烘干了。崔娴把它们放进一个干净的罐头瓶中,用意念控制两块板子,轻轻的拍打油菜豆荚。
油菜籽很容易,就掉落到罐子底部。
崔娴把油菜杆子收集放到一旁,罐底留下菜籽和碎叶、碎豆荚。轻轻摇晃,让轻一点的碎叶和碎豆荚飘在上方。
用镊子,把上方的杂碎清理出来。
剩余菜籽用布袋打包,放在缩小的台秤上,称出来有26斤。这点油菜籽,也出不了多少油。崔娴打算把它们都留着,9月初的时候种秋油菜。
麦子也是这个程序处理,只不过拍打脱粒改成用手搓了,麦粒共收了52斤。现在手里的存粮,够她吃的,所以这些麦粒,她也打算留着,准备9月底来种冬小麦。
瞧着分量,崔娴还是觉得自己种植的面积有点小。等到再种植的时候,应该想办法扩大种植规模。按照现在收成来说,精细粮和食用油自给自足都是问题。
把菜籽和麦粒都收好了,过去作坊查看阴干的水缸。已经能进行烧制,崔娴缩小放到香脂盒里,控制好温度就开烧。
细泥也已经沉淀好了,把废水倒掉,把泥都拿出来晾干。暂时还没有计划,这些细泥用来做什么。
这样耗费功夫过滤出来的细泥,自然是要制作更有价值的陶器。崔娴观赏过,周老师制作的陶壶,品相的确很不错。
老师傅的手艺很好,加上他制作多年,精益求精,每一个陶壶拿出来,都堪称艺术品一般完美。
不过她对无法批量生产的小物件,并没有多大兴趣。
眼见着到了6月3号,到了跟费师傅交易的日子。这次,费师傅的徒弟带着木工来了。按照崔娴的要求,量了前后院新挖的通道出入口,这两头都需要安装上门。
还有前院老柴棚、卫生间、厨房、会客室、客房、两个仓库,算下来,一共九个门九个窗户。
跟上次的要求一样,崔娴让木工保质保量完成就好。一共是405元,她也没含糊。先交了100元的订金。
对于崔娴装饰家的大手笔,费师傅几个徒弟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说起来他们来往走访多处,论及住在窑洞里的东家,崔娴这是最气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