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秩序失衡?(第2页)

这帮重伤员就算送到后方,又能有什么用?

他们本就是支援部队,哪来的军医?连像样的野战医院都没有,只有一些学过点基础包扎的医护兵。

哪是随便裹几层绷带就能撑过去的?

军队里的重跟民间医院所判断的重伤有些不一样。

多半是要立刻开膛破肚抢时间的,慢一秒都可能咽气,就凭这点能耐,送过去跟等死也差不了多少。

刚换弹匣的工夫,头顶突然炸响刺耳的尖啸。

所有同时抬头,三道灰黑色的影子正拖着淡烟,斜斜擦过云层,直奔滩沙江对岸。

“那是……导弹?”一个列兵举着枪,仰脖子看得发愣,“往对岸扔这个干啥?”

“三颗够屁用?”另一个正给步枪上膛的士兵撇嘴,“那边少说屯了上千万感染者,这几下打下去,跟挠痒似的。”

话音刚落,对岸猛地爆出刺目的白光。

不是火焰的红,是那种能烧穿眼球的亮,连地上的雪都反射出灼人的光,逼得人赶紧捂脸。

张涵只觉眼皮发烫,指缝里漏进来的光把周遭照得跟白昼一样,耳朵里嗡嗡作响,什么都听不见。

紧接着,一股热浪隔着江面撞过来,掀得人后背发疼,远处的江面似乎都在翻腾。

等白光弱下去些,对岸已经裹在一团蘑菇状的灰云里,边缘泛着暗红,江面上的雪片还没落地就被烤化,变成白茫茫的蒸汽往上飘。

“是核弹……”有个军官声音发颤,手里的枪差点掉在地上,“疯了?这江宽才几公里,不怕炸过来?”

“管他娘的,”张涵抹了把脸上的雪,耳孔里还在鸣响,“能把对岸那帮东西连窝端了,总比让它们冲过来强。”

旁边列兵啐了口带血的唾沫:“三颗……这是连南方地区都不想要了吗。”

说话间,对岸的蘑菇云正缓缓往上升,把天顶的云层染成了脏兮兮的黄。

风里开始飘来一股焦糊味,混着雪气往人鼻子里钻。

张涵低低笑了两声,笑声在冷风里散得快,听着有点像自嘲。

他瞥了眼周围的士兵,有人还望着对岸发怔,有人低头摆弄枪支。

军心算是散了。

好多人都是从南方逃难过来的。

有人怀里揣着老家屋门的钥匙,磨得发亮,总说等仗打完了要回去修修漏雨的屋顶。

有人裤袋里塞着孩子的照片,边角都卷了毛边,没事就掏出来摸两把,说娃子以前总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等他回家。

还有人记得自家祖坟在山坳里,清明节总爱往坟头栽棵小柏树。

可现在,谁都明白,老家的屋顶早被感染者踏平了,村口的老槐树怕是烧得只剩黑桩,山坳里的祖坟更别说,指不定连碑带土都掀成了焦渣。

都是从南边跑出来的,身上还带着那片土地的泥味,如今眼睁睁看着根被刨了,心里那股火啊偏又没处撒,只能往肚子里咽。

但这早在他预料里。

打从防线一次次往后缩,他就猜着军方迟早要动核的。

先前不扔,不过是还存着妄想,觉得能把南方收回来。

毕竟核弹这东西,威力是大,后遗症却能埋几十年。

真把感染者全炸死了又怎样?那片地几十年不能住人,收回来也是片废土,连草都长不出。

可现在不一样了。怕是前线已经顶不住,只能用这招断尾求生。

“发什么愣?”他踹了脚旁边一个盯着江面出神的列兵,“补枪!没听见上尉的话?”

列兵一个激灵,慌忙举起枪。

张涵心里也有些难受。

自己在临海市的那一间老房子早成了感染者的窝,炸没炸的,他压根不在乎。

可他忘不了撤退时路过的那些稻田,长江两岸的水田里,稻穗沉甸甸垂着,风一吹就泛起金浪,那是多少人碗里的白米饭、蒸锅里的米糕、缸里的米酒啊。

北方产麦,能吃饱,但谁不盼着顿顿有口白米饭?

就像顿顿啃硬馍的人,总惦记着那口软糯的香。

可这三颗核弹下去,南边的稻子算是绝了种。

先前市面上大米就金贵,饭馆里一碗白米饭能抵仨馒头钱,现在倒好,往后怕是只能闻闻米香了。

到时候可不是涨价那么简单。

就像冬天里抢最后一捆柴,谁手里有米,谁就攥着硬通货。

麦价也得跟着疯,因为大家没得选了,细粮没了,粗粮就成了唯一的指望,需求一炸,价格能翻着跟头往上涨。

国家就算有储备粮,也经不住这么耗,就像水缸里的水,只出不进,迟早见底。

更要命的是那帮盯着粮仓的眼睛。

和平年月贪钱都敢往死里捞,这时候见了救命的粮食,还不得跟饿狼见了肉似的?

你派检查的去?

人家笑眯眯捧出十斤,暗地里能藏起一百斤,说不定连检查的都得被拉下水。

毕竟肚子饿的时候,原则这东西,不如半个窝头顶用。

所以总的来说,这头一开就顶不住了。

核弹这东西,扔了第一回,再扔就跟家常便饭似的。

就像开了头的仗,一旦动了手,想停都难。

南方那片沃土,算是彻底毁了,别说种庄稼,怕是几十年内连鸟都不会往那儿落。

风卷着雪沫子打在脸上,有点疼,对岸的蘑菇云已经升到半空,把初升的太阳都遮成了个模糊的黄球。

喜欢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请大家收藏:()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