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秦嫔回宫(第2页)

沈寒舟微微一怔,随即点头:“属下明白。”

夜风呼啸,烛火摇曳,映照着少年帝王坚毅的面庞。

这一战,胜负未定。

但景和知道,他必须赢。

因为,他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的千万黎民。

而太极殿内,温云眠也未曾入睡。

她披着一件素色锦袍,坐在窗前,看着远方的星辰,思绪万千。

“景和啊景和,你终究还是不肯听我的话。”

她低声呢喃,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若你执意要走这条路,那我也只能,亲手将你拉回来。”

月光洒落,映照着她眼角的一丝疲惫,却又透着不容撼动的决绝。

这场母子之间的较量,注定不会有赢家。

而整个大晟王朝的命运,也将在这场风暴中,迎来最终的抉择。

太极殿外,夜风呼啸,吹得殿前铜铃叮当作响。殿内灯火通明,百官尚未散去,气氛凝重如山。

沈靖立于殿中,目光沉静,未再言语。他已归顺,亦已立誓,然众人皆知,此誓非为一人,而是为大晟江山。

景和缓缓起身,缓步走下玉阶,目光扫过群臣,声音沉稳:“诸位爱卿,朕已亲政,朝堂之上,若有疑虑,可言,可谏,但不可乱。”

此言一出,礼部尚书出列,拱手道:“陛下圣明,然镇北王手握重兵,若无制衡,恐生祸患。”

兵部尚书亦出列,沉声道:“臣亦有此忧。沈靖虽忠于大晟,然北境三十万将士,若有一日生异心,恐难以制衡。”

沈靖神色未变,只淡淡道:“臣之忠,非为一人,亦非为权势。若陛下信臣,便该信臣之志。”

景和目光微沉,缓缓道:“朕信你,亦信北境将士。”

他转身,望向群臣,声音坚定:“朕知诸位所忧,然大晟若要强盛,便需有人镇守边关,保我江山。沈靖乃先帝所封镇北王,战功赫赫,岂能因猜忌而寒其心?”

礼部尚书仍不放心,低声道:“陛下,若无制衡,恐朝堂失衡。”

景和微微一笑:“制衡?朕自有安排。”

他缓缓转身,目光落在沈寒舟身上:“沈寒舟,朕命你为北境副将,辅佐沈靖,镇守边关。”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沈寒舟一怔,随即拱手:“臣遵旨。”

沈靖亦微微侧目,目光复杂地看向景和:“陛下之意,是欲以沈寒舟牵制于我?”

景和淡然一笑:“沈将军,朕信你,然亦需有人辅你,以保北境无虞。沈寒舟乃你亲弟,若你真忠于大晟,便该知,朕此举,非为掣肘,而是为保江山。”

沈靖沉默片刻,终是拱手:“臣明白。”

他缓缓起身,目光沉静:“陛下圣明,臣愿与沈寒舟共守北境。”

景和点头:“好。”

他缓缓走回龙椅,目光扫过群臣,声音沉稳:“朕知诸位仍有疑虑,然朕已决意如此,望诸位同心协力,共辅大晟。”

群臣皆跪地高呼:“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极殿内,百官跪拜,百姓欢呼,朝堂之上,一片祥和。

然而,温云眠却未动,她立于殿侧,神色平静,目光却未曾离开景和片刻。

她缓缓起身,缓步走下玉阶,声音低缓:“景和,你今日之策,果然不凡。”

景和微微一笑:“母后夸奖。”

温云眠望着他,凤眸微眯,似笑非笑:“你将沈靖与沈寒舟一同调往北境,看似制衡,实则却让兄弟二人共掌兵权。若他们联手,朝堂之上,无人可制。”

景和神色不变:“母后所言,儿臣明白。然若沈靖真忠于大晟,儿臣便该信他。若他不忠,儿臣亦早有准备。”

温云眠轻笑一声:“你果然,已非昔日之太子。”

她缓缓转身,凤袍翻飞,声音低沉:“景和,你终究还是走上了这条路。”

她顿了顿,缓缓道:“可你若以为,赢了我,便能赢得天下”

“那你,便太天真了。”

她转身离去,身影孤寂,却透着不容撼动的决绝。

太极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少年帝王坚毅的面庞。

这一战,胜负未定。

但景和知道,他必须赢。

因为,他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的千万黎民。

东宫书房,夜色沉沉,烛火微弱。

沈寒舟走入书房,低声问道:“殿下,您真将沈靖与我一同调往北境?”

景和靠在椅上,目光沉静:“若沈靖真忠于大晟,那我便该信他。若他不忠,那我便该早做准备。”

沈寒舟沉默片刻,终是拱手:“属下明白了。”

景和缓缓起身,望向窗外,低声道:“寒舟,这场棋,才刚刚开始。”

沈寒舟微微一怔,随即点头:“属下明白。”

夜风呼啸,烛火摇曳,映照着少年帝王坚毅的面庞。

而太极殿内,温云眠亦未入睡。

她披着一件素色锦袍,坐在窗前,看着远方的星辰,思绪万千。

“景和啊景和,你终究还是不肯听我的话。”

她低声呢喃,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若你执意要走这条路,那我也只能,亲手将你拉回来。”

月光洒落,映照着她眼角的一丝疲惫,却又透着不容撼动的决绝。

这场母子之间的较量,注定不会有赢家。

而整个大晟王朝的命运,也将在这场风暴中,迎来最终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