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量 作品

第六百二十八章 生存才是大道理(第2页)

洋火、洋车……

就连一个小小的钉子都叫洋钉!

“所以啊,打铁还需自身硬,咱们得把自己的本事练出来,才能去和外国人竞争。”

“像你说的那样,国企放开限制,允许个人和大集体参与就行了?”

李学军感觉脑子有点儿乱,完全跟不上李天明的思路。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电冰箱厂,要是再不改的话,迟早完蛋!”

技术落后,产品没有竞争力,一旦全面市场化,这样的企业不被淘汰才怪呢!

“钢铁厂……”

在其位,谋其政。

电冰箱厂咋样,李学军管不着,他关心的之后钢铁厂。

这也正是李天明大晚上的过来,要对李学军说的。

孙福满要上调冶金局了,按照孙立说的,李学军下半年就会接任钢铁厂的革委主任,正式出任一把手。

新官上任还要点上三把火呢!

李天明自然要帮着亲大伯在钢铁厂站住脚。

当即便把他之前对马援朝说的生产绩效,又和李学军说了一遍。

“归根结底就一句话,要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李学军听得连连点头。

“这样就行了?”

“当然不够,还得鼓励技术革新,钢铁厂以前用的是平炉炼钢,后来改成转炉炼钢,这就是革新。”

早在1957年,国内就开始尝试自主研发转炉技术,1964年,京城石景山钢铁公司,也就是后来的首钢,建成首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并投产,标志着转炉炼钢技术实现全面国产化。

到了1972年,更是建成了120吨氧气顶吹转炉,近些年转炉炼钢技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取代平炉炼钢。

海城钢铁厂算是走在全国最前面的那一批大型钢铁厂。

“大伯,要重视人才,还不能只是放在口头上,适当的物质奖励,才能激发创造性。”

这个年代的人们耻于谈钱,涉及到个人利益总是显得扭扭捏捏的,可要是没有利益的刺激,甭管是积极性,还是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人,毕竟还是要过日子的!

只靠荣誉可填不饱全家人的肚皮。

李学军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了,李天明这些话就是专门为他准备的。

“天明,你是不是听着啥消息了?”

最近孙福满已经开始工作交接,李学军自然知道再进一步,就能坐上那个一把手的位置了。

“孙立和你说的?”

“大伯,这事还保密啊?”

一旁的严巧珍也跟着说道:“还保密呢,现在连厂里食堂的耗子都知道了。”

像海城钢铁厂这样的大国企,厂里权利的过渡,肯定不能是突然发生的。

“我原先根本没想过。”

别说一把手的位置,就连现在这个副主任,李学军都没敢奢求。

能在后勤处采购科的位置上稳稳当当的干到退休,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现如今要把他推到那个位置上去,他是既紧张,又激动。

“您现在想也不晚,大伯,现在上面要改革,您将来在钢铁厂也得张罗起来。”

这不算是投领导所好,应该是紧跟领导的步伐。

“你说得确实有道理,可一旦动起来的话,牵扯面太广,钢铁厂和电冰箱厂不一样,上万人的大国企,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别说要动人家的饭碗。”

鼓励技术革新,这个还好说,毕竟和绝大多数人的关系不是很大。

可生产绩效一旦引入,势必要动一部分人的饭碗,那些原本能安安稳稳过日子的,这下可就混不下去了。

“既然要改,肯定要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可不改……”

“不改就等着被市场淘汰!”

李学军把李天明没说出口的话,给讲了出来。

未来的市场经济,可没有国家帮着托底。

改革,势在必行,走在前面的总是能吃到更多的市场红利。

“那就……动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