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熙宁变法5(第2页)
王安石认为宋朝积贫积弱,根源是制度僵化,主张变革
司马光认为社会问题是因为执行层面,不是制度问题,应该稳健守成,应该整顿吏治,恢复传统伦理,反对改变。
王安石认为新法应该国家干预经济。
司马光反对过度干预,觉得应该靠民间自己调节,应该藏富于民。王安石认为改革的实际成效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认为急功近利的改革会破坏社会平衡。
其实很难说在那个时候哪项是最好的,但是王安石的经济政策绝对是超前的,不太符合社会情况的。
朱清谷不记得看到了哪一部小说里写到了一句话——‘王安石认为政府机器是公平公正的,所以可以完美的执行他的政策’。
可是人就是这样,人的心有着各种各样的欲望和缺点。
现在朱清谷回过神来,可不就是黑板上说的这些吗?
自古以来这儒家和法家之间就有着明确的冲突,到了现在这隐性的冲突还是不断。
下面的王安石还是老神神在,神情之上并没有出现太多的异样,而是任由台上的教授对他进行深一步的剖析,会有一种非常微妙的感觉。
秦敏才没有在这里继续下去,留下了悬念,转头就开始说起了青苗法。
“什么是青苗法,我们简单来概括一下,那就是每年农作物播种和收获之前,也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会向农民发放贷款,帮助农民度过难关,收获的时候就连本带息归还。”
“青苗法的贷款利息比较低,大概就是年化20%左右,我们要知道如果没有青苗法,那些豪强贷款给百姓的利息基本上就是百分之四五十。”
“你不贷,没收成的时候,就没饭吃,但是贷了之后,地里的收成就够还利息了?不,不够,这个时候就只能够卖田给人家还利息,这些豪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吞并天地……”秦敏才说道。
但其实下面的不少官员都在地方执政过,现实当中比秦敏才说的那样还要更加的惨,更加的难。
天幕之下的很多农民就知道了。
那些人收田的时候价钱还会压得很低,就完全是强买,甚至还会逼迫你成为他们家的佃农,你要是不听,很好,地痞流氓能够骚扰得你在这里活不下去。
你跑了?那就更好,连你的房屋一起占了。
但如果有宗族就要掂量掂量了,这就是为什么在乡村之间很重视宗族,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姓氏的凝聚起来,可以让别人不要这么轻易的欺负你。
这种事情有利有弊,那个时候的百姓,借,活不起,不借,更加活不起。
所以兼并多了,就有一呼百应的百姓,然后就有了晚上会叫的狐狸,肚子里有书信的鱼,湖中心有独眼石像……
王安石也是看多了民间疾苦,最开始他的确是想要为民间增财,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来,所谓的变法也变成了为皇帝敛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