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是菠萝 作品

第475章 荀彧自戕,许都暗涌(第2页)

  那是因为,整个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比荀彧更了解许都。

  就像没有第二个人比诸葛亮更了解汉中。

  别说曹丕和夏侯惇了,就算曹操来了也不行。

  每次曹操带兵远征,都是荀彧坐镇后方料理诸事。

  尤其是定都许都后,他亲自构架许都城防,制定了详尽的城内外布局规划,大到皇宫的兴建,官署的设置、粮仓与军械库的选址,小到街巷的走向、民居的分布,户舍的格局,都亲自过问并敲定细节。

  可以说,许都城内的每一条街,每一棵树,每一口井,荀彧都能记在心里,如数家珍。

  那么,在这许都城中,还有和他同心之人么?

  荀彧当然知道,而且还知道不少。

  他们不会像金祎吉平那样采取极端的方法,也不会拿出全族的性命为赌注,去做激烈反抗。

  而是带有士族的务实性,但始终与新政权保持一定的距离。

  间接的表达着对新政权的不满。

  在他们的心底,是渴望大汉存续万代的。

  但他们却无力阻止亦或改变。

  ……

  此时的许都,汉帝将禅位于曹丕的流言,已如细密的蛛网般缠满了城中的每一个角落。

  与往昔不同,这一次,官府的告示栏上空空如也,连惯常用来平息纷扰的辟谣文书都未曾出现,仿佛默认了传言的真假。

  城内的人心,就此被生生剖成了两半。

  那些汲汲于功名的官吏与投机者,脸上难掩按捺不住的喜色,私下里奔走相告,只觉改朝换代在即,正是自己攀附新主、平步青云的绝佳时机,言谈间满是对未来的躁动与期待。

  而是那些世受汉恩的旧臣、恪守礼法的士人,却纷纷收敛声息,闭门不出。

  曹丕手书三至杨彪府第,敦请其进位三公,居大魏太尉之高位。

  杨彪本为高官,又是杨修的父亲。

  儿子随曹操征战,死于西平黄沙之地,既是世家大族,又是忠烈门第。

  正是曹丕拉拢的对象。

  杨彪虚弱不堪,咳嗽不已,托身患重病,以极其谦谨的态度婉言拒绝了。

  待侍卫离去,杨彪喝了一口水,神色恢复往常。

  他坐下来,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他忧怀爱子殉国,忧怀令君自戕,更忧怀大汉气数将尽,再无回天之力。

  未过多时,家丁又入:“门外有人,送信于杨公。”

  杨彪皱眉,接过信件,展开一看,信中并无一字。

  却闻到了一股淡淡的,熟悉的香味……

  另一边,刘备与阿斗常彻夜而谈,无数次言及白衣渡江之时,刘备愤怒不已,又愁闷万分,总怕江东再施阴招,复夺荆州。

  当下,刘备于东线已经做了相当严密的防卫。

  各郡均有名将驻守,烽火台建了无数座,又严加限制商旅往来,可谓密不透风。

  但还是不够稳妥。

  刘备辗转寻思,终定一策:将荆州家眷尽迁成都。

  相较江陵,成都远离战线。

  今新城正建,壁垒渐固,阿斗亦久居熟悉。

  足以倚为兴复大业之基,更能令荆州文武无后顾之忧,专意抵御江北与江东之寇。

  请收藏本站:www.577ff.cfd。笔趣阁手机版:m.577ff.c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