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雪里蕻

后来,张小雅依然每周能抢到两三次江家食材,而张强再也不敢打主意了。

偶尔,他还会厚着脸皮问女儿:

“今天……抢到红薯了吗?”

小雅瞥他一眼:“干嘛?又想倒卖?”

“不不不!”张强连忙摆手,“爸就是……想尝尝。”

小雅哼了一声,掰了半块红薯给他。

张强咬了一口,眼睛一亮:

“……真香!”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抢破头也要买江家的菜了。

——有些东西,真的不是钱能买到的。

……

江家农场外,抢菜大战如火如荼;农场内,秋收的热闹却更胜一筹。

除了在抢收的白菜萝卜和红薯,雪里蕻也到了收获的时候。

五亩地的雪里蕻到了最佳采收期,翠绿的菜叶上还挂着晨露,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光。

王英蹲在地头,指尖轻轻掐了片嫩叶尝了尝,顿时被那股子冲鼻的辛辣激得眯起眼:“柠柠家种的雪里蕻够劲儿!”

“那可不!”过来查看雪里蕻生长情况的吴桂香笑着道,“你这话说,就柠柠的本事,她种的养的,那个不劲劲的。你就瞧这菜帮子,白里透青的,腌出来准保是金黄油亮的。”

十几米开外的晒场上,七八个帮工正忙着将刚砍下的白菜码进竹筐。

吴桂香挎着柳条筐快步走来,老远就亮开嗓门:“柠柠啊,雪里蕻开始收了。你奶奶刚还念叨呢,说再不动手腌雪里蕻,这头茬的鲜劲儿就要过了!”

江家老灶房的门槛被磨得发亮,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六十八岁的江月娥正指挥着人往屋里抬陶缸,见孙女带着人过来,眼睛笑成了两道月牙:“来得正好,桂香刚把粗盐炒好。”

三只酱釉大陶缸在墙角一字排开,每只都有半人高,缸身上还留着去年腌菜时留下的盐霜。

江晚柠好奇地摸了摸:“今年用新缸?”

“哪能啊!”江月娥掏出老花镜戴上,“腌菜的缸越老越好,这口缸还是我嫁过来时从娘家带的,用了五十多年,里头的菌群都养熟了。”

说着掀开缸盖,一股混合着谷物香的陈酿气息扑面而来。

吴桂香已经利落地系上靛蓝围裙,正把一筐粗盐倒进铁锅。

灶膛里松枝噼啪作响,她抄起锅铲边炒边解释:“市面上的精盐太细,腌出来菜发蔫。咱这海盐颗粒粗,还得用铁锅炒到微微发黄,能把里头的水汽都逼出去。”

院子里支起了三张长条案板,帮工们运来的雪里蕻堆成了小山。

江月娥从腰间摸出把小铜刀,示范性地划开一棵菜的根部:“要这样竖着剖成四瓣,留着菜心连着,既能让盐进去,又不会腌烂了形。”

吴桂香接过刀接着处理,动作快得只见残影:“月娥,你还记得咱年轻时不?那会儿没这么多帮手,咱俩熬夜腌三百斤菜,手指头都泡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