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达的长刀 作品

第350章 藏雨入蜀

藏雨剑庄,议事堂。

“怎么,等急了?”

当陆姑苏再一次忍不住起身,走到门外向山门下张望的时候,陆听风哼了一声,揶揄道。

“爷爷……”

陆姑苏用那双如水般温柔的桃花眼嗔怪地看了一眼老头,随后乖乖地坐回自己的位置。

此时议事堂中,只坐着他们两人,外加一个丫鬟温儿,其余藏雨剑庄弟子,都在山门前演武场等候。

陆姑苏的母亲思儿心切,早早地跟着陆正狄坐着马车去了码头,接陆瑜去了。

“唉……”

陆听风不知怎的,忽然叹息一声。

陆姑苏瞥了他一眼,柔声问道:

“爷爷,您又怎的了?”

陆听风摇了摇头,道:

“只是没有想到,临我这大半个身子都要入土的年纪,竟又要背井离乡,只是有些舍不得这里。”

陆姑苏无奈,安慰道:

“爷爷,听闻蜀地天府之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陛下所赐的庄子,位于锦官城旁的青鸟山上,那也是一处之地清幽之地,风景也是极美的。

盗圣老前辈在蜀地,前些日子听大哥来信,孙老神仙亦在蜀地,两位前辈皆为您当年老友。

大哥会去锦官城任知府,我与庄子诸位师兄弟亦在您身侧。

如此算来,咱们一家,不过是换了个地方住而已。

听闻宫里此次下聘,已正式将如今庄子所在的西山及周围土地划给了我陆家,正式成为咱们家的田产。

爷爷,圣恩浩荡,任谁也挑不出理来,您就别抱怨了。

若真要怨,就怨我爹爹他升迁,成了江南道巡抚吧。”

“理虽是这么个理,可就是因为李家如此厚待陆家,又是巡抚又是知府的,这是要我们正儿八经地给他们卖命啊……”

陆听风薅着花白的胡须,一脸愁容。

陆姑苏当真有些看不惯爷爷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劲,于是便施展出三分功力,道:

“当初也不知是哪个老头逼着爹爹和大哥读书的,言说陆家想要绵延,还是需走仕途,培养陆家文风脉络。

而今陆家一门两位大员,正得圣眷,那老头又不乐意了。

“小丫头,你懂什么,这叫烈火烹油,未必是好事。”

陆听风知道自家孙女的厉害,说罢一句,不敢再与她交谈,起身向议事堂外走去。

陆姑苏暗暗撇了撇嘴。

还未过门,她的屁股已经坐在李家板凳上了。

陆听风刚走出门,就见有弟子匆忙从山下跑来,急忙道:

“师祖,陆师姐,来了,人来了!”

陆姑苏在屋里听得真切,站起身子,匆忙向屋外走去。

可走了两步,她的步子又慢了下来,整理了整理发饰,保持好仪态,慢慢迈出了步子。

温儿看得一阵好笑,跟在小姐身后,亦步亦趋。

陆听风与陆姑苏缓缓向山门走去。

藏雨剑庄的弟子们收到消息后,已经在那里等待了,乌乌泱泱百数人,向大路的尽头翘首以盼。

很快,鼓吹班的奏乐声传来,华贵的仪仗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中。

为首的自是身着红袍的陆瑜,身后跟着刘建,两人跨在大马上,昂首挺胸。

绣春卫为仪仗,其后是陆正狄与众江南道官员,再后则是聘礼车队,浩浩荡荡。

陆听风携陆姑苏立于山门之前,其后是百数藏雨剑庄弟子,已然做好准备,聆听圣谕。

陆姑苏看着一脸神气的大哥,眼眸中不住地浮现出一抹笑意。

很快,车队来到了藏雨剑庄山门处,陆瑜与刘建下马。

没有寒暄,宣旨太监刘建直接从檀盒中拿出了圣旨。

“陆家长女陆姑苏接旨——”

藏雨剑庄弟子请来香炉供桌,随后纷纷跪倒于地。

“臣女陆姑苏,叩迎圣旨。”

陆姑苏大礼拜下。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惟屏藩固本,实资懿戚之贤;坤教宣猷,允赖德门之秀。咨尔江南道巡抚陆正狄长女陆氏姑苏,毓出名门,性成婉慧。幼承诗礼之训,长着柔嘉之声。兰质蕙心,堪符彤管之范;谦光慎德,足彰褕翟之华。

今蜀王朕之次子,宗室隽才,秉性端方,克勤王事。当择淑女,以赞藩邸。尔陆氏温良秉心,柔明表度,特赐为蜀王侧妃,锡之金册。尔其益修妇道,协辅王庭,虔恪奉于舅姑,恭顺襄于中馈。毋忘贞慎之节,永谐琴瑟之和。

呜呼!荷天家之殊恩,膺宗室之嘉礼。尚克钦承,勿替朕命。

钦此——”

“臣女陆姑苏,接旨。”

……

一应礼仪走完,藏雨剑庄大宴宾客。

由于陆瑜等人到姑苏城就已然是下午了,所以现在开的是晚宴。

这应当是藏雨剑庄如今的弟子们最后一次在西山开宴席了。

有人高兴,认为去了蜀地有更好的前途。

有人黯然神伤,不舍得脚下这块土地。

直到陆瑜举杯起身,环顾四周,道:

“蜀王已立蜀盟,设有讲武堂,已将剑堂堂主之位留给了我藏雨剑庄,并邀老庄主为蜀盟首席大长老,兼蜀盟名誉盟主之位。

我藏雨剑庄弟子,到了蜀地,有青鸟山为栖身之地,又有蜀盟为安身之所,自可将家眷都接入蜀地,在锦官城安家。

我等离开故土,奔赴西南,王府自是不会亏待我藏雨剑庄,去往那里,只会有大好的前途在等着各位!”

“好!”

“有少庄主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

“有少庄主和大小姐在,还当真担心那二殿下对我等弃之不顾吗?”

“那咱们……算不算外戚?”

陆正狄静静看着与江南道各位官员推杯换盏的儿子,眼神中不由出现一抹恍惚。

他知道,自己儿子早慧,读书的天赋极强,除了诗词一道了了之外,其余皆一点即通。

可陆正狄当真没想到,不过一年时间,儿子就爬上了与他相同的位置,若非夏时自己擢升了巡抚,他们二人坐一桌,说不得谁的官位更大。

毕竟,锦官城可是蜀地总府。

看儿子与众官员饮酒时,如鱼得水的这般模样,陆正狄默默颔首。

沉稳了,也成熟了。

骤居高位,得天家恩宠,不浮躁,不张狂,血脉里的江湖意气被压在心底。

如今,也学会了与光同尘。

“爹?”

陆瑜举着杯子,坐回了他的身旁。

“嗯。”

陆正狄应了一声。

他其实想和儿子聊些什么,但张了张嘴,却又不知该说什么。

当了半辈子的官,从浪荡江湖子走到天下最富庶地区的巡抚,他本有满腹的经验之谈,有说不尽的处世之道,有无数可以教给儿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