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文具多啊 作品

第667章 《悟空》

“《悟空》?西游?”林孝媛也不知道夏沫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创作题材。这种对经典ip的现代诠释可发挥的余地大,受众群体广,作品不容易遇冷,但很难弄出新意。

“是!”夏茉言简意赅地说了一个字,然后扭头打了个手势,伴奏响了起来。

林孝媛摇摇头,转身走出了聚光灯的照射范围。

前奏以古筝的泛音开场,模拟的是空谷回响的意境,瞬间将全场观众带入了神话时空,随后便是钢琴、竹笛、电吉他等乐器交织。为了唤起怀旧感,前奏甚至引用了一小段《西游记》的经典旋律。

大屏幕上,随着夏茉的演唱,《悟空》的歌词也慢慢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底。

月溅星河

长路漫漫

风烟残尽

独影阑珊

……

从夏茉的樱桃小嘴里,吐出的却是沧桑的男声,而且是很有感情的胸声,给观众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歌曲一开始便以寥寥数语,营造出一种极致的孤寂与苍凉。星月下的漫漫长路,征途的尽头风烟消散,只余下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微弱的光线下徘徊。

这几句不仅描绘了西行路上的艰险与荒芜,更以清冷的意象奠定了孤独的底色。悟空不仅在取经路上是孤独的,在内心世界中,他对自我价值和存在意义的追问同样是一种孤独的求索。这是一种英雄末路式的悲情与迷茫,同时也为后续悟空内心的挣扎与叩问铺设了广阔的背景。

夏沫唱歌,向来以其独特的融合性与多变性着称,他会根据歌曲的需要去选择适合的声线进行演绎,也擅长通过音色的变化去传递复杂的情绪。

主歌部分钢琴与弦乐交织,如同叙事诗般铺陈着悟空的心路历程。

谁叫我身手不凡

谁让我爱恨两难

到后来

肝肠寸断

……

这两句头声加上特殊咬字使得声音的色彩非常丰富,通过自问自答,揭示了悟空因能力与责任冲突而产生的痛苦。歌词直指悟空的核心矛盾:非凡的能力并未给悟空带来绝对的自由与快乐,反而使其陷入了“爱恨两难”的境地,最终才导致“肝肠寸断”的痛苦。

这种因“身手不凡”而生的宿命感,是悟空悲剧性的重要来源。他无法摆脱因能力而被赋予的责任与枷锁,内心的情感纠葛与由此产生的痛苦呼之欲出。

现场很多观众脸上轻松的神色已经消失不见,留下的只有严肃和深深的思索:这首《悟空》唱的真的只是悟空么?它唱的,难道不是每一个被命运裹挟的凡人?自由与责任、反抗与妥协,这对永恒的矛盾我们到底该怎么去处理?

幻世当空

恩怨休怀

舍悟离迷

六尘不改

……

夏茉把尾音拉长,利用长音控气,使声音变得悠扬了。面对虚幻无常的世事,悟空一开始试图超脱于恩怨情仇,并通过“舍悟离迷”来寻求自身的觉醒。然而,“六尘不改”又暗示了他的内心依然有着某种坚持,或许是对本我和初心的固守,不愿被外界的纷扰所彻底改变。这体现了他对世事深刻洞察后的复杂心态,既有看破红尘的通透,又有不愿随波逐流的执拗。

且怒且悲且狂哉

是人是鬼是妖怪

不过是

心有魔债

……

到了“且怒且悲且狂哉”这句,夏茉收小气流,增加闭合,使声音变得干净,代表着悟空将对自己压抑已久的情感做出集中宣泄,在他“是人是鬼是妖怪”的连续追问中,透露出他对自我认同的迷茫与困惑。“心有魔债”一句更是直接点明了悟空内心挣扎的根源,并非是外在的妖魔,而是源于自身内心佛性与魔性的相互交织。

叫一声佛祖

回头无岸

跪一人为师

生死无关

……

这两句充满了对既定信仰和命运的深刻叩问:“叫一声佛祖,回头无岸”表达的是皈依之后的决绝与无路可退,也隐含着对这种“回头无岸”的宿命的无奈与悲凉;“跪一人为师,生死无关”则更为尖锐,将师徒关系置于生死之外去考量。这里悟空的形象,并非一味地顺从,而是带有一种清醒的认知和潜在的质疑。

这段又开始上难度了,加入了京剧唱腔与戏曲打击乐。夏茉在“叫一声佛祖”时,在真假声转换中融入了高亢而略带尖锐的戏曲尖音,在头声主导的基础上增强声压,让自己的音色无限接近于混声状态,以戏曲特有的穿透力与颤音处理,赋予角色强烈的戏剧张力,既保留流行音乐的感染力,又凸显国风韵味,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听得林孝媛这些懂行的人一个个头皮发麻。配合着器乐的烘托,极大地增强了《悟空》的情感冲击力,同时也为整首歌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韵味和艺术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