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自然之子》(3)(第2页)
老话说得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两分钟后,干草上冒出了淡淡的青烟,五分钟左右,干草上终于成功地燃起了明火,虽然只是小小的火苗,但已经代表着取火成功。
夏沫随手添加了几根干燥的树枝,细心地把火种弄大,然后招呼杨蜜看着火,又招呼胖狄赶紧架起铁锅烧水,他自己过去帮胡戈杀鸡。
胡戈连第一只鸡都还没杀死呢,尽管已经割了七八刀,但因为下刀的力度不够,那只倒霉的鸡现在还在石滩上蹦跶。
夏沫把柴刀的刀刃在卵石上来回磨了几下,接过鸡然后手起刀落……
烧水的功夫,夏沫用柴刀加工出了两把竹刀。节目组提供的柴刀前面有个弯弯的钩子,砍柴倒没问题,可用来切菜,尤其是剖鸡就不好使了。
水热了,夏沫给两只鸡褪了毛,然后用柴火把鸡身上那些不好拔的绒毛全给燎了。
竹刀在鹅卵石上蘸水,磨出锋利的刃口,然后沿着鸡腹部的中线下刀,取出内脏开始清洗。
这两只鸡挺肥的,肚子里的鸡油不老少,现在这玩意可是好东西,先撕下来备用。
夏沫给鸡肉里里外外抹上了食盐,让胖狄过来给两只鸡做按摩,按摩可以早点把鸡腌入味。
小溪岸边就有很多野生的香料,比如香茅草和紫苏。夏沫采了一大把,洗干净之后把它们通通塞进两只鸡的肚子里,然后用新鲜的粽叶把鸡严严实实地裹起来,再用藤条扎紧。
附近的山上多的是黏性强的红泥,胡戈挖来了一大堆,加水调成黏稠的糊状,然后抹到粽叶上,最后把整只鸡都均匀地包裹起来。
黄泥抹得很厚,足有两公分。夏沫小心地扒开火堆,把两个红泥蛋蛋放入土坑,再把火堆烧回来,吩咐杨蜜道:“多加柴,用大火烧!”
胖狄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一脸的担心:“大火不会把鸡给烧坏了吧?”
“放心,旺火是为了使泥土硬化并传递高温,保持现在这种火势,一个小时后就不用烧火了,利用余烬焖烤半个小时左右也就差不多了。”夏沫一边说话,一边开始准备主食。虽然有锅,但他还是准备搞个竹筒饭。
女人们负责洗青菜,胡戈负责刷锅,大家各司其职。
夏沫从竹子上部砍下一个完整的竹筒,竹筒两头都是封死的,然后用柴刀硬是在竹筒上面砍出来一个小洞,洗净之后,把大米从小洞里一撮一撮地塞进去,然后加入适量的溪水。
竹筒被架在了火堆的旁边,只要保证加料的小孔朝天就行了,只是还得不时地来回改变它受热的方向,保证竹筒里的米粒加热均匀。
搞定这一切,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
三个女人继续去准备搭建庇护所的材料。夏沫利用这个空隙,带着胡戈在小溪里查看了一下:“嘿,我们有口福了哦。”
溪口的浅滩,简直是天然的马口猎场,形态各异的大小卵石遍布其中。清澈见底的溪水,水质纯净到极致,里面不仅马口鱼成群结队,还有不少的溪石斑出没。
马口鱼喜欢清澈的溪流,一般活动在中上层水域,而溪石斑则喜欢石头多的水域,通常在底层活动,喜欢藏在石块下。
夏沫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用娴熟的手法拿细篾条编织了一个口小肚大的鱼篓,鱼篓的入口还嵌入了细长的篾条,这样一来,鱼儿进篓可以,逆水出来却绝不可能。
夏沫喊上胡戈帮手,两人很快在小溪里垒出了一个堰坝陷阱。他俩用鹅卵石块和在溪流窄的地方处筑出一个“v”型堰,堰坝上漏水大的地方他们就用做叫花鸡剩下的黄泥混合草茎、竹丝给堵死。堰坝的开口朝向水来的方向,最后在堰坝“v”型的底部位置安放竹编的鱼篓。
两人从上游开始踢动石块,把石缝里的鱼全部惊动赶到堰坝方向。小溪里资源丰富,随便搞搞就是满满一大篓的鱼。
大部分马口鱼的个体在十多公分左右。不过中间也夹杂着几条尺寸超过二十五公分的“巨物”,非常罕见。
夏沫挑出个头小的鱼,还有漂籽的母鱼,全部放生,既是为了溪流的生态,也是为了自己等人的安全,因为溪石斑的鱼籽具有一定的毒性。
夏沫用竹刀把这些鱼都处理了,然后起锅熬油。
熬出来的鸡油先用来炸小鱼,把小鱼炸成黄澄澄香喷喷的鱼干,剩下的油正好用来炒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