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北非霸主(第2页)
八座法老式风格的八角形大楼相连构成一个圆环,犹如八颗巨型珍珠镶嵌而成的项链,圆环的中央是两座宏伟的建筑,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防部——埃及八角大楼。埃及国防部和埃及陆军总参谋部大楼都在这两座楼里。
一下飞机,夏沫就被毒辣的阳光给冲昏了头脑。
沙漠气候就是这么的不讲武德。触目所及,整片天空看不到一丝的云彩。所有的阳光直接倾泻到地面,再以一个极高的反射率进入夏沫的眼睛里,让他有种吃了颗闪光弹一样的感觉,瞬间进入失明状态。
几分钟后,站在埃及国防部大楼的阴影里,看着眼前的绿化广场和喷水池,夏沫还是没能从刚才那种感官的震撼中彻底摆脱出来。
冷战时代,埃及一开始是跟苏维埃结盟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两国就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苏维埃向埃及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帮助埃及建立了现代化的军事武装?。
因为有了苏维埃的帮助和支持,埃及才最终从不列颠和法朗西人的手里拿回了苏伊士运河的管辖权。当时背靠着苏维埃这棵大树,埃及也曾雄心勃勃,一门心思地要当阿拉伯世界的带头大哥,甚至还有将阿拉伯各国整合到一起的战略规划。
当时埃及的首要目标便是整合“新月沃地”。
所谓新月沃地,就是西边从尼罗河流域算起,向东跨越了迦南低地、叙利亚以及两河流域,形成的一块弯月形状的地区,包括了约旦、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的两河流域、科威特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内,是阿拉伯世界的地缘中枢,也是最富庶的核心地区。
不过,希伯来横插了一杠,在迦南低地这个新月沃地的中心地区建了国。而希伯来可不属于阿拉伯世界,所以,埃及必须想办法拔掉这个异类。
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埃及损兵折将,连西奈半岛也被希伯来占据了,本为埃及内河的苏伊士运河也变为埃希两国的界河。
苏维埃觉得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联军是扶不起的阿斗,不但连累苏维埃一方损失惨重,还变成了“无底洞”。
看清楚现实的苏维埃坚决不愿再为埃及不切实际的幻想买单,所以到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时候,苏维埃一方面拒绝为联军方面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竟然和犹撒达成了共识,坚决要求埃及维持西奈半岛被希伯来占领的现状。
既然如此,埃及也没有必要继续跟着苏维埃混了,就动手驱逐了所有的苏维埃顾问,埃苏关系急剧恶化?。
而作为希伯来后台的犹撒人,在中东只是占据着相对优势,还需要面对波斯、苏维埃(包括后来的俄罗斯),甚至是盟国土耳其的潜在威胁,所以犹撒对阿拉伯国家的政策是既要分化,又要笼络。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一流强国,长期充当着阿盟领袖,再加上其地跨西亚和北非两大板块的陆上交通枢纽地位,手里还掌握着苏伊士运河,利用价值自然很高。
埃及也想通了,既然打不赢希伯来,那么跟犹撒合作显然更划算:一则可享受犹撒的保护和援助;二则能融入世界的主流经济圈;三则还以投靠为条件,换来了犹撒对希伯来施压,迫使其归还了西奈半岛。
犹撒自此将埃及视为其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每年提供约十三亿犹撒币的军事援助,并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了深度的绑定。埃及成为了犹撒在中东的一个战略支点。
不过,不管大家怎么看待埃及,在夏沫看来,埃及始终是阿拉伯国家中最能打的。长期以来,埃及的军事能力都被严重低估了。
当年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时候,埃及联合了叙利亚,一举突破了希伯来的巴列夫防线,打了希伯来军一个措手不及,可谓惊艳。只是可惜埃及缺乏战略眼光,只想着收复自己的西奈半岛,放弃了进攻希伯来本土,结果才被希伯来军反杀。
希伯来人不傻,埃及的实力他们看在眼里,内心其实非常忌惮埃及卷土重来,所以最后犹撒出面调停的时候,希伯来就坡下驴,选择把西奈半岛归还给了埃及,双方签署“戴维营协议”,正式走向了全面和解。
自此以后,缺少了埃及的压力,希伯来在中东就没有了对手,这才成就了一个拳打阿拉伯敬老院,脚踢阿拉伯幼儿园的中东小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