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农珍姨 作品

第14章 《黄帝内经》的黄芪党参

《神农本草经》有云:“黄芪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千年药性智慧,穿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当我们循着《黄帝内经》的指引探寻养生真谛时,会发现黄芪与党参这一对黄金搭档,正静静诉说着中医传承的奥秘。

一、黄芪党参:天地孕育的补气双珍

《本草纲目》记载:“黄芪为补药之长,故曰芪。”一个“长”字,道尽黄芪在补气药中的尊贵地位。而党参则被《本草从新》誉为“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最宜”。这两味药材的配合,暗合《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制之小也”的组方智慧。

记得去年春日,笔者拜访一位隐居秦岭的老中医。在他的药房里,黄芪与党参被分别存放在青瓷罐中,老先生轻抚药材说道:“黄芪如忠厚长者,稳重大气;党参如温婉仕女,润物无声。二者相配,正是《内经》所言'阴阳秘合,精神乃治'的完美体现。”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等活性成分,能增强免疫力;党参含党参皂苷、党参多糖等,能改善消化功能。但它们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这两味药材之所以珍贵,正是因为能与人体产生奇妙的“天人相应”。

二、养生功效详解(依《内经》理论体系)

1.培土生金,健脾益肺《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者,皆禀气于胃。”黄芪党参配伍最能体现“培土生金”之理。黄芪补肺气,党参健脾阴,二者协同作用,正合《内经》“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

笔者曾遇一位久咳不愈的患者,每到换季时节就咳嗽不止。在建议其食用黄芪党参炖乳鸽一个月后,不仅咳嗽痊愈,而且面色红润,食欲大增。这正是《内经》“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理论的实际应用。

1.益气固表,扶正祛邪《素问·评热病论》强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黄芪被誉为“补气固表之要药”,配以党参的健脾之功,最能增强人体卫外功能。特别适合经常感冒、出汗过多的人群。

2.养血生津,滋阴润燥《灵枢·决气》言:“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党参能益气生津,黄芪能益气生血,二者配合使用,正合《内经》“阳生阴长”的生化之理。对血虚津亏所致的心悸失眠、口干舌燥有良效。

3.升阳举陷,固摄脏腑《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黄芪具有显着的升举阳气之功,对中气下陷引起的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有改善作用。这与《内经》“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理论高度契合。

三、药膳实操宝典

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原则,现推荐以下药膳:

1.黄芪党参炖鸡汤(大补元气之首选)取老母鸡一只,黄芪30克,党参20克,枸杞15克,生姜5片。鸡肉焯水后与所有材料一同文火慢炖3小时。此汤体现了《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的补益原则,特别适合产后体虚、手术后恢复的人群。

去年冬日,一位产后虚弱的女士前来求诊。她面色苍白,说话气短,我推荐此汤连续食用七日。后来她告知,不仅体力恢复,连多年的手足冰凉也得到改善。这正是黄芪党参温补阳气之功的体现。

1.黄芪党参粥(健脾益胃基础方)取黄芪15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先将黄芪、党参煎煮取汁,再用药汁煮粥。此方暗合《内经》“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调理思想,适合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

2.参芪养生茶(日常保健佳品)取黄芪5克,党参5克,红枣3枚,沸水冲泡代茶饮。这道茶饮简单易行,符合《内经》“治未病”思想,适合日常保健用。特别适合办公室人群长期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