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农珍姨 作品

第37章 秋季厨房养生食疗:党参加黄芪

秋风微凉,昼夜温差逐渐拉开,不少朋友开始感觉到一种说不清的疲惫:早晨起床格外困难,明明睡眠时间不短,却仍感精力不足;稍微活动一下就觉得气短乏力,甚至有些心悸;明明天气转凉,却还是容易手脚冰凉,甚至出点虚汗;脸色也似乎不如夏天红润,显得有些苍白或萎黄。

如果你也正被这样的“秋乏”所困扰,这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气血告急”的信号!

中医认为,秋季燥气当令,最易耗伤人体津液。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依存,共同维系着生命活动。当秋燥伤津耗气,或者人体本身气血不足时,就会出现上述种种不适。这时,合理进补,尤其是注重“气血双补”,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众多滋养气血的食材药材中,党参与黄芪的配伍,堪称秋季养生的“黄金搭档”。这两味药食同源之品,一个擅长补气生津,一个功专补气固表,协同增效,能温和而有力地帮助我们充盈气血,提升正气,从容应对季节转换带来的挑战。

一、识得黄金搭档:党参黄芪,补气界的“珠联璧合”

1.党参:温和补气,滋养津液的“谦谦君子”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肺经。

核心功效:

补中益气:党参的核心作用在于补益脾胃之气。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充足,才能有效运化食物,生成充足的气血滋养全身。秋季脾胃易受凉燥影响,党参的补益作用尤为适宜。

健脾益肺:不仅能补脾气,还能益肺气。肺主气,司呼吸,秋季燥邪最易伤肺。党参补益肺气,有助于改善气短、懒言、易感冒等肺气不足症状。

生津养血:这是党参区别于黄芪的一个显着特点。它性质平和,补气的同时不易燥热上火,更能滋养津液,促进生血。对于秋季常见的口干舌燥、气血两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症状,党参能提供更全面的滋养。

适用人群:体质偏弱、容易疲劳、食欲不振、消化功能欠佳、气短懒言、声音低微、面色萎黄、口干舌燥、病后或产后体虚者。特别适合秋季气阴两虚(气虚兼有津液不足)的人群。

2.黄芪:补气固表,升阳利水的“力量担当”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

核心功效:

补气升阳:黄芪的补气之力被认为强于党参,尤其擅长升举阳气。对于中气下陷导致的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有改善作用。也能提升整体的能量感。

固表止汗:这是黄芪最独特的功效之一。它能强化人体卫气,犹如给身体加了一道坚固的城墙,增强抵御外邪(如风寒感冒)的能力,并能有效减少因气虚不固导致的自汗(白天不活动也出汗)、盗汗(夜间睡眠出汗)现象。秋季易着凉,此功效尤为重要。

利水消肿:黄芪能补气以推动水液运行,对于气虚导致的水肿(如面部浮肿、下肢浮肿)有一定改善作用。

托毒生肌:能促进疮疡等伤口愈合。

适用人群:气虚乏力、精神萎靡、容易感冒、自汗盗汗严重、内脏下垂、慢性水肿、伤口久不愈合者。特别适合秋季气虚明显、卫表不固、易感风寒的人群。

3.为何是“黄金搭档”?协同增效,1+1>2

目标一致,力主“补气”:两药都以补气为核心功效,强强联合,补气之力倍增。尤其针对脾肺气虚(乏力、气短、懒言、易感冒等)效果显着。

优势互补,全面覆盖:

党参生津养血,弥补了黄芪偏温燥、可能略伤津液的不足,使整个配伍更加平和滋润,适合秋季干燥特性。

黄芪固表止汗、升阳举陷,增强了抵御外邪和提升正气的效果,这是党参力所不及之处。

温和普适:相较于人参(尤其是红参)的峻补,党参黄芪配伍性质更温和,不易上火(除非个体本身是热性体质或过量服用),适合更广泛的人群进行日常调理和季节养生。

性价比高:作为常用大宗药材,党参黄芪价格相对亲民,适合长期养生保健。

一句话总结:党参如“水”,补气生津,滋养温和;黄芪如“墙”,补气固表,力量强健。二者合用,气血同调,内外兼固,是秋季夯实健康根基的经典之选。

二、秋日养生实战:党参黄芪食疗方,把健康炖进生活里

理论知识有了,关键是如何将它们融入我们的一日三餐。粥、茶、膳食,操作简单,滋味温润,助你把气血补得实实在在。

1.元气根基汤:党参黄芪炖鸡汤

作用:气血双补,强健脾胃,温中益气,增强免疫力。经典中的经典,尤其适合深秋微寒时节。

食材:

党参15-20克

黄芪15-20克

老母鸡半只或鸡块500克(去皮更清爽)

红枣5-8颗(去核)

枸杞子10克

生姜3-5片

清水适量

盐少许(最后调味)

做法:

1.鸡块冷水下锅,加几片姜和少许料酒,焯水去除血沫和腥味,捞出洗净。

2.党参、黄芪稍冲洗(如需更清澈汤品,可装入纱布袋)。红枣洗净去核。

3.将所有食材(除枸杞外)放入砂锅或炖盅,加入足量清水。

4.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转小火慢炖1.5-2小时(老母鸡需更久),直至鸡肉软烂。

5.出锅前10-15分钟,加入枸杞子。

6.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少量盐调味即可。喝汤吃肉。

适用人群与时节:气血两虚明显者(乏力、面色差、怕冷、易感冒)、产后术后体虚者、秋冬进补主力。深秋初冬最佳。

2.温和滋养粥:党参黄芪小米粥

作用:补气健脾,养胃安神,滋阴润燥。早餐或晚餐佳选,温和易吸收。

食材:

党参10克

黄芪10克

小米50-80克

粳米30克(可选,增加稠度)

清水适量

冰糖或红糖少许(可选,或配小菜咸食)

做法:

1.党参、黄芪洗净,加适量清水(约300-400l)浸泡20-30分钟,或直接放入锅中。

2.将泡好的药材连同水(水量不足则补充)一起煮沸,转小火煎煮20-30分钟,滤取药汁备用。

3.小米(和粳米)淘洗干净。

4.将药汁倒入锅中(可再加适量清水),加入小米(和粳米),大火烧开。

5.转小火熬煮30-40分钟,至粥稠米烂。

6.可加入少许冰糖或红糖调味(也可不加,搭配清淡小菜食用)。

适用人群与时节:脾胃虚弱者(消化不良、易腹胀)、老人、儿童、病后初愈需调养者、秋季日常保健。整个秋季皆宜,尤其晨起胃气未开时。

3.便捷能量饮:党参黄芪红枣茶

作用:补气养血,提神解乏,温和不上火。办公室、居家随时补充能量。

食材(一人份\/日):

党参片5-8克

黄芪片5-8克

红枣3-5颗(撕开或剪开去核)

做法:

1.将所有材料放入保温杯或茶壶中。

2.冲入沸水。

3.加盖焖泡15-20分钟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至味淡。

变化与贴士:

怕燥可加几粒麦冬(5-6克)润肺。

体寒明显可加1-2片生姜。

口感追求可加少量枸杞或桂圆肉。

最推荐焖泡法,简单方便,有效成分释出充分。煮水法也可,将材料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0-15分钟即可。

适用人群与时节:上班族、学生党、易疲劳人群、气虚自汗者、秋冬日常保健饮品。初秋微燥至深秋皆宜。

4.润养甜汤羹:党参黄芪银耳羹

作用:补气养阴,润肺生津,美容养颜。完美应对秋燥,口感清润。

食材:

党参10克

黄芪10克

银耳半朵(干品约10-15克)

莲子15-20克

百合10-15克(干品)

红枣5-6颗(去核)

枸杞10克

冰糖适量

清水适量

做法:

1.银耳提前冷水泡发2-3小时,去蒂撕成小朵。莲子、百合、红枣洗净(莲子百合干品需提前浸泡)。

2.党参、黄芪稍冲洗。

3.除枸杞、冰糖外,所有食材放入砂锅,加入足量清水。

4.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1.5小时,至银耳软糯出胶、莲子软烂。

5.加入枸杞和冰糖,再煮5-10分钟至冰糖融化即可。

适用人群与时节:阴虚燥咳者(干咳少痰)、皮肤干燥者、熬夜人群、追求养颜者、秋燥明显时(中秋前后尤佳)。

5.巧手养生膳:党参黄芪蒸排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