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农珍姨 作品

第14章 党参食疗养生宝典:

在中医智慧的宝库中,党参犹如一位温和敦厚的长者,不似人参般峻烈,却以平实之姿滋养着无数人的日常。作为补气养血的佳品,它默默走入千家万户的厨房,融入一汤一饭之间。这份温和的力量,正是现代人亚健康状态最需要的调养之道。

一、识党参:知其性,明其效,方能用其长

1.核心禀性: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肺经。这是它最核心的特性,决定了它的作用方向(脾、肺)和温和的性质。

核心功效:健脾益肺,养血生。这是党参所有养生价值的根基。

健脾: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倦怠乏力。

益肺:补益肺气,改善气短喘促、久咳虚喘、语音低微、易感风寒。

养血:促进气血生化,改善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心悸等血虚症状。

生津:气足则能生津,改善津液不足导致的口渴、咽干等症状。

2.优势特点:

平和之性:相较于人参的峻补,党参力道更温和,补而不燥,不易上火,更适合日常调理、慢性虚弱、以及体质偏弱或虚不受补的人群长期使用。这是它作为食疗主角的最大优势。

气血双补:既能补气(脾肺之气),又能通过补气间接生血,对气血两虚者尤为适宜。

性价比高:相对于人参、西洋参等,党参价格更为亲民,是大众养生的理想选择。

3.适用人群(基于功效):

脾胃气虚:食欲差、饭后腹胀、大便不成形、精神疲倦、四肢无力者。

肺气不足:容易感冒、咳嗽声音低弱、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白天不活动也出汗)者。

气血两虚:面色差(萎黄或苍白)、唇色淡、头晕眼花、心慌心悸、失眠多梦、月经量少色淡者。

病后、产后、手术后体虚,需要温和调养者。

长期劳心劳力,处于亚健康状态,感觉“虚”但又说不清具体哪里虚者。

4.慎用与禁忌(重中之重):

实证、热证忌用:如外感发热(感冒发烧)、高热、急性感染(如嗓子肿痛、牙龈肿痛)、便秘口臭、舌苔黄厚腻等。此时进补如同“火上浇油”。

气滞湿盛慎用:本身有脘腹胀满、胸闷、痰多、舌苔厚腻等表现,单独用党参可能加重“堵”的感觉。常需配伍行气化湿药(如陈皮、砂仁)。

肝阳上亢/高血压慎用:虽有争议,但体质偏热、血压控制不佳者,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并密切观察。

过敏体质者:对桔梗科植物(党参属桔梗科)可能过敏者慎用。

与藜芦相反(配伍禁忌):中药“十八反”中明确党参反藜芦,绝对不可同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大量长期服用。

二、选党参:辨优劣,识炮制,关乎疗效

1.常见种类:

潞党参:主产山西(古潞州),传统道地药材。条长粗壮、肉质肥厚、横纹明显、味甜渣少,品质最佳。

纹党参:主产甘肃文县等地。表面环状横纹特别密集清晰,品质亦佳。

东党参:*主产东北。根条较粗壮,质地较硬,甜味略淡。

台党参:主产山西五台山周边。品质接近潞党。

白条党参:加工时刮去外皮,呈黄白色。口感更甜润,药性相对平和,更适合日常食疗。

野生党参:极少见,效力通常更强,价格昂贵。

2.挑选优质党参(一看、二闻、三尝):

看:

形态:条粗壮、完整、顺直少分叉(“狮子头”盘大者为佳)。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狮子盘头”)。

色泽:表皮土黄色或灰棕色(白条党呈黄白色)。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菊花心”),中心有时有浅黄色圆心。

质地:干燥、坚实、柔韧不易折断。无霉变、虫蛀、焦黑。

闻:具有党参特有的清香气(类似奶香或土腥气),无异味、酸味、霉味。

尝:口嚼少量,味甜(潞党、纹党甜味浓郁)、无苦味、麻舌感,渣滓少者为佳。硫磺熏过的可能有酸味或刺喉感。

3.炮制品选择:

生党参:洗净晒干切片。偏于生津养血。日常煲汤泡茶多用此。

炒党参:麸皮炒制。健脾止泻作用增强,更适合脾虚便溏者。

蜜炙党参:蜂蜜炙制。润肺止咳作用增强,更适用于肺虚久咳者。口感也更香甜。

食疗建议:生党参和蜜炙党参最常用。生党普适性强;蜜炙党口感风味更好,尤其适合汤羹糖水。

三、用党参:融入三餐,滋养身心(核心:实用食谱)

原则:循序渐进,贵在坚持。每次用量一般10-30克。一周2-3次为宜,不必天天吃。结合自身体质和季节调整。

(一)温润汤羹篇:滋养脾胃,润泽身心

1.经典基石:党参黄芪鸡汤(健脾益肺,提升正气)

材料(3-4人份):党参20克,黄芪15克,老母鸡半只(或鸡骨架1副+鸡腿2个),生姜5片,红枣5-8颗(去核),枸杞一小把(约10克),清水适量(约2.5升)。

做法:

1.鸡块焯水洗净,去除血沫。党参、黄芪稍冲洗(勿久泡)。

2.所有材料(除枸杞外)放入砂锅/炖盅,加足量冷水。

3.大火烧开,撇去浮沫,转**最小火慢炖2-2.5小时。或用电子炖盅隔水炖3-4小时。

4.出锅前15分钟加入枸杞和适量盐(盐最后放,避免肉质变柴)。

养生点睛:

黄芪+党参:*经典补气搭档,增强免疫力,抗疲劳,适合易感冒、乏力者。

老母鸡:性温,补虚劳,滋养气血。

红枣、枸杞:养血安神,调和味道。

关键在“慢炖”:小火慢炖才能充分释放药材精华,汤色清澈不浊,味道醇厚甘甜。

适合人群:气虚乏力、易感冒、产后术后体虚、面色无华者。秋冬进补佳品。

2.家常之选:党参红枣排骨汤(健脾养血,温和滋补)

材料(3-4人份):党参15克,红枣8-10颗(去核),猪肋排500克,生姜3片,枸杞10克,清水适量(约2升)。

做法:

1.排骨冷水下锅焯水,洗净沥干。

2.党参稍冲洗,红枣去核(不易上火)。

3.排骨、党参、红枣、姜片放入锅中,加足量水。

4.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5小时。

5.加入枸杞再炖10-1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养生点睛:

排骨:提供优质蛋白和钙质,性质平和,易于吸收。

红枣+党参: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此汤比鸡汤更平和,几乎全家老少皆宜(湿热重时暂停)。

去核红枣:减轻燥性,更温和。

适合人群:日常保健,气血不足,睡眠不佳,学生、上班族疲劳恢复。

3.滋阴润燥:党参玉竹沙参瘦肉汤(气阴双补,秋燥克星)

材料(3-4人份):党参15克,玉竹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猪瘦肉300克(切块),无花果干3-4个(可选增甜),生姜2片,清水适量(约2升)。

做法:

1.瘦肉焯水洗净。药材稍冲洗。

2.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

3.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5-2小时。加盐调味。

养生点睛:

玉竹+沙参+麦冬:均为滋阴润燥佳品,生津止渴,清心除烦。

党参:补气,推动津液生成与输布(气能生津)。

瘦肉:滋阴润燥而不油腻。

此汤特点:汤水清润甘甜,补气不燥,滋阴不腻。特别适合干燥季节(秋季尤佳)、长期说话(教师、销售)、熬夜伤阴、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者。

(二)养生粥糜篇:晨起滋养,脾胃最爱

4.元气晨粥:党参茯苓山药粥(健脾祛湿,固护根本)

材料(2人份):党参10克(切小段或片),茯苓15克(捣碎或粉),鲜山药100克(或干山药片30克),粳米80克,清水适量(约1.2升),生姜丝少许(可选)。

做法:

1.粳米洗净浸泡30分钟。党参、茯苓稍冲洗。山药去皮切小块。

2.所有材料(除山药外)放入锅中,加水。

3.大火烧开,转小火煮约40分钟,至米开花粥稠。

4.加入山药块再煮15-20分钟至山药软糯。

5.可加少许姜丝提味暖胃(根据体质)。喜甜可加少许红糖。

养生点睛:

茯苓:健脾渗湿要药,助党参增强运化之力,祛除体内多余水湿。

山药:平补脾肺肾,固涩止泻,是脾胃虚弱者的“米粮”药。

粳米:补中益气,养胃生津,是粥底佳品。

此粥重在“健脾祛湿”,是调理脾胃功能的基础方,尤其适合脾虚湿困(食欲差、便溏、舌苔腻)者作为早餐或病后调养。

5.养血暖身:党参桂圆红枣小米粥(补血养心,温暖脾胃)

材料(2人份):党参10克,桂圆肉15克(龙眼干),红枣5-6颗(去核),小米80克,枸杞10克,清水适量(约1升),红糖适量(可选)。

做法:

1.小米洗净。党参、红枣稍冲洗。

2.党参、红枣、桂圆肉放入锅中,加水煮沸10分钟。

3.加入小米,大火烧开,转小火熬煮30-40分钟,至小米软烂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