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四十)(第2页)
“炙甘草还是那个‘和事佬’,在桂枝汤里继续发挥它调和药性的作用,让其他药材更好地协同工作。”
“生姜能解表散寒,还能温胃止呕。就像给身体的表面和胃都带来一股温暖,把寒邪都赶走,要是人有点恶心、想吐,生姜就能帮上忙。”
“大枣呢,它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给身体提供能量,让脾胃这个‘后勤部门’工作得更带劲,就像给脾胃加油打气一样。”
小弟子又问:“那这桂枝汤咋煮呢?”
张仲景仙师说:“把这五味药材放到一起,用刀切碎一点,就像咱们现在切菜一样。然后加上七升水,这七升水差不多就是14斤水。用小火慢慢煮,一直煮到剩下三升,也就是6斤水。煮好后把药渣去掉,等药汁温度合适了,不冷不热的时候,喝一升,差不多就是2斤。”
“喝完药后呢,要赶紧喝一碗热乎的稀粥,大概一升多一点,也就是2斤多。这热稀粥能帮助药力发挥作用,就像给药力‘加油’一样。喝完药和粥后,再盖上被子捂一会儿,捂个一个时辰左右,也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让身体微微出汗,就像刚跑完步,身上有点潮潮的那种感觉,这样效果最好。可千万别出太多汗,像流水一样,那可不行,病肯定好不了。”
“要是喝了一次药就出汗了,病也好了,那就别再喝剩下的药啦。要是没出汗呢,就按照前面的方法再喝一次。还不出汗的话,后面喝药的时间间隔就稍微缩短一点,半天之内把三次药都喝完。要是病情比较重的人呢,就得一天一夜都喝,随时观察病情。要是喝了一剂药,病还没好,那就再配一剂接着喝。要是一直不出汗,那就得多喝几剂,喝个两三剂都有可能。”
“还有啊,喝桂枝汤的时候,有好多东西都不能吃。像生冷的食物,什么冰淇淋、生鱼片之类的,都不行,吃了会影响药效。粘滑的东西,像糯米做的年糕,也不能碰。肉面,就是各种肉类和面食,也得忌口。五辛,像大蒜、洋葱这些有刺激性气味的东西,也别吃。酒酪,就是各种酒和奶制品,也得离得远远的。还有那些臭恶的东西,味道不好的,都不能吃。这些东西就像一群小捣蛋鬼,会干扰药力发挥作用,所以一定得注意哦!”
小弟子认真地点点头,说:“仙师,我都记住啦!那为啥要先温里再攻表呀?这有啥讲究吗?”
张仲景仙师笑着说:“小弟子呀,这就好比盖房子。身体里面就像是房子的根基,要是根基不稳,你在外面怎么折腾都没用。下利、腹胀满,这说明身体里面有寒邪,根基不牢固啦。这时候要是先去攻表,就像在摇摇欲坠的房子外面装修,房子可能会塌得更快。所以得先用四逆汤把里面的寒邪给温一温,把根基稳固了,再用桂枝汤去解决身体表面的问题,这样病才能好得彻底呀!”
小弟子恍然大悟,说:“哇,原来是这样!仙师,你真是太厉害啦!那在古代,真的有人用这些方剂治好病吗?”
张仲景仙师说:“当然啦!以前有个村子,好多人都感染了一种病,又拉肚子,肚子胀得难受,浑身还疼得直哼哼。我就用四逆汤先给他们温里,等他们肚子里的寒邪去掉一些,身体有了力气,再用桂枝汤给他们攻表。没过多久,这些人的病就都好啦,又能开开心心地干活啦!”
“还有一个例子,有个书生,出门赶考的时候受了凉,回来就开始又吐又拉,肚子胀得像个鼓,身上也疼得厉害。家里人赶紧请我去看病,我一看这情况,就按照先温里后攻表的方法,给他用了四逆汤和桂枝汤。这书生喝了药,按照我说的注意事项去做,没几天病就全好了,又能专心准备考试啦!”